北京商报讯(记者 魏蔚)11月7日,滴滴宣布,在顺风车小范围试运营期间,为最大程度保证试行产品服务的安全性,对所有顺风车用户提供服务的时间均调整为5:00-20:00。试运行期间(不收信息服务费),产品服务规则可能还会不断迭代优化。
11月6日,滴滴顺风车发布试运营产品方案,对用户夜间服务规则(女性用户5-20点、男性用户5-23点),引发了网友讨论和批评。
滴滴称,“在方案公布前,并没有就这一规则面向公众做评议讨论,没能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同时因为考虑不周,沟通不当,给大家造成困扰了,我们深表歉意”。为此,滴滴决定调整顺风车试运营方案,对所有顺风车用户提供服务的时间均调整为5:00-20:00。
滴滴也与网友分享了在顺风车安全上的思考:
这次的试运营方案中,顺风车永久下线了个性化头像、性别、长文评价等涉及到用户隐私的一切敏感信息;合乘前车主需经过人脸识别,司乘双方上车前均需进行信息核验。长距离出行场景下,会增加车主人脸识别次数、提醒用户设置紧急联系人、自动对行程进行录音等。顺风车用户准入环节目前已经实现了全实名,顺风车车主和快车专车司机一样要进行三证验真、背景筛查和人脸识别,而失信被执行人将无法注册成为顺风车车主。
滴滴根据顺风车过往安全投诉数据统计发现,20:00-23:00、23:00-5:00两个时间段,涉性类投诉数量比5:00-20:00分别高45%和465%。
按照2018年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公布的数据*,在出租车和网约车行业里,夜间也是刑事案件的高峰时段。2017年,发生在夜间的出租车司机犯罪案件为52件,占出租车司机整体犯罪案件的30%,发生在夜间的网约车司机犯罪案件为9起,占网约车司机整体犯罪案件的50%。
滴滴表示过多的规则会伤害车主和乘客的合乘体验,但平台仍需要全力防范人性的不确定因素,尽一切可能把安全风险挡在外面。“由于顺风车是私家车合乘,车主和乘客是互助合乘关系,车内属于车主私人空间,无法像快车专车一样强制安装摄像设备以及对车主定期进行线下安全培训,提升夜间安全的可行举措有限”。
滴滴还称,“试运营时间调整为5:00-20:00,一定不是最完美的方案,但确实是在各种条件下权衡做出的选择,也考虑过统一调整到23:00,但基于上面提到的安全数据,我们还是决定选择相对保守的方案,请大家谅解”。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