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可转债市场整体表现较好,交投活跃,年内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7%。可转债市场交投活跃,说明投资者对其价值认可度越来越高,随着价值投资理念的深入人心,这种认可度会继续提升。
可转债市场的交投活跃并不意外。今年以来,可转债市场整体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成交额大幅增长,资金对可转债的配置需求持续增强。投资者对可转债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性更加重视。
与传统债券相比,可转债的转股权利赋予其股票属性,在股市上涨时能够分享股价上涨的收益。同时,与直接持有股票相比,其债券价值的保护机制又为股价下跌风险提供了保护。这种双重属性使其成为平衡收益与风险的工具,尤其适合当前市场环境下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
市场的选择往往具有前瞻性。可转债交投活跃度的提升,本质上是资金对可转债价值的重估。当更多投资者意识到可转债既能捕捉股票市场机会,又能通过债券价值控制风险时,资金自然会向可转债市场聚集。这种聚集效应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流动性,形成价值发现、资金流入、流动性提升、价值再发现的良性循环。
可转债认可度的提升,与价值投资理念的普及密不可分。过去,部分投资者将可转债视为投机炒作工具,通过投机小盘可转债以及博弈下修转股价等方式获取短期价差收益。但随着市场成熟度提高,这种模式逐渐让位于基于公司基本面和转债内在价值的长期投资策略。
随着投资理念日趋成熟,价值投资者开始关注可转债的溢价率、到期收益率、债券价值保护等核心指标,而非单纯追逐市场热点。例如,当正股估值处于合理区间时,转债的转股溢价率若处于历史低位,则可能被视为具备配置价值。当市场调整导致转债价格跌破债券价值时,在信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转债就显得相对安全,反而成为抄底布局的时机。这种分析逻辑的转变,标志着投资者对可转债的理解从交易品种升级为资产类别。
可转债市场的活跃,离不开制度环境的优化。近年来,监管层通过完善信息披露规则、规范发行与交易行为,提升了市场透明度,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风险。同时,投资者结构的多元化进一步丰富了市场生态。除了传统个人投资者,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的参与度显著提升,这些资金更注重资产的风险收益比,与可转债的特性高度契合。
此外,转债发行人的质量提升也是关键因素。随着注册制推进,优质企业通过可转债融资的案例增多,其正股基本面与转债条款的匹配度更高,减少了因信用风险或条款设计缺陷导致的价值折损,这也为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商报评论员 周科竞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