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越来越多的“玩家”在保险中介的牌桌上离场,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邮政”)却选择在当下的时间入局。11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的一纸批复,为保险代理市场带来了一位重量级玩家,中国邮政正式获准经营保险代理业务。业务范围包含常见的财产险和人身险。
从行业视角出发,强监管、报行合一、清虚提质这些关键词如同筛子,正在过滤掉大量的参与者。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邮政“逆向”入局,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中国邮政系统内的部分网点早已具备销售保险资格,此次在总公司层面申请牌照,与此前有何不同?

重量级玩家
一纸批复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11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中国邮政经营保险代理业务的批复表示,同意中国邮政经营保险代理业务。
这份批复不仅核准了中国邮政经营保险代理业务的资格,还明确了其可代理的险种范围。包括机动车辆保险、企业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责任保险等财产险类别,以及人寿保险、年金保险等人身险类别。
中国邮政以邮政、快递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为主业。该公司网点数量庞大,以北京为例,官网可查询到超700家邮政所或邮政支局网点。另据2024年的数据,中国邮政拥有遍布城乡的5.4万个网点、40多万个便民服务站,乡镇网点覆盖率和建制村通邮率均保持100%。
整体而言,对于坐拥近6万个营业网点的中国邮政来说,这张牌照的意义非同小可。
事实上,这并非中国邮政首次涉足保险中介业务。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不论是邮政系统下的邮储银行还是部分地区的中国邮政网点,均有开展保险代理业务的情况。但与此前风风火火申请保险资质不同的是,近年来,不少地方的中国邮政地方支局、邮政所选择主动申请注销《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
早在2020年,原银保监会牡丹江监管分局发布公告表示,依法注销中国邮政牡丹江市花园邮政所等88家机构的《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具体来看,相关机构均为中国邮政网点,网点主体包括支局、营业所、邮电所、邮政所、分公司、储蓄专柜等。
不仅如此,在2020年前后,中国邮政也曾挂牌转让旗下保险中介机构的股权。2019年,中国邮政湖北省分公司就挂牌转让湖北天鸿保险代理有限公司100%股权。这一系列动作当时被业内解读为邮政系统在收缩保险中介业务,而如今集团层面的统一入局,无疑释放了新的信号。
为何“逆向”而行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上千家保险中介机构因各种原因退出市场已不再是新鲜事。进一步而言,除了法人机构总量减少,分支机构注销更为普遍,更值得关注的是兼业代理机构的“撤退”。
当中国邮政获得保险代理业务资格的消息传出,业内不禁产生疑问: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邮政为何选择“逆向”入局?并且,系统内的网点已有资格卖保险,缘何需要从总公司层面重新申请保险代理牌照?
这个问题背后,折射出当前保险中介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从合规角度看,中国邮政从总部层面统一申请保险代理业务资格,或在响应监管部门对保险代理业务“持牌经营”的要求。
“这应该是为了满足监管对中国邮政的代理合规要求。”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表示,过去,中国邮政存在三种保险代理模式:一是专业代理公司模式,后来中国邮政为了履行避免与邮储银行同业竞争的承诺陆续退出;二是邮储银行兼业代理模式,由邮储银行的网点从事保险代理业务,主要代理中邮人寿的保险业务;三是邮政网点兼业代理模式,这种代理模式下一部分是分支机构各自从监管机构取得的兼业代理资格,一部分是受邮储银行委托开展兼业代理业务。
需要关注的是,《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等规定,开展保险代理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基于此,李文中表示,显然部分邮政网点代用邮储银行的兼业代理资格与监管要求不太相符。此次,由中国邮政申请兼业代理资格能够解决资格不清的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战略布局看,中国邮政此次获批保险代理业务,能够充分发挥整体资源优势,实现业务协同,同时避免内部同业竞争问题。李文中表示,此次保险代理业务获批,可能也是解决中国邮政内部统一管理保险兼业代理业务的需要。中国邮政的分支机构各自申请保险兼业代理资格不可避免存在管理的困难,也难以完全解决与邮储银行的同业竞争问题。由中国邮政申请保险兼业代理资格,再将其授权给基层网点,既能解决统一管理问题,又能够根据邮储银行的网点进行合理布局,避免与邮储银行的同业竞争问题,并最终在整个集团中形成邮政网点和邮储银行的双轮驱动兼业代理模式。
网点如何赋能
值得一提的是,批复也显示,中国邮政代理保险业务的营业网点范围为代理营业机构。
这一限定条件同样引发业内关注:是否意味着集团层面此次获批保险代理牌照,相当于各网点均具备保险代理业务经营资格?这牵动着中国邮政遍布全国的网点网络将如何发挥其保险代理潜力。
爱收牌(上海)商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郭银龙认为,从批复的代理保险业务的营业网点范围为代理营业机构来看,字面理解指的是仅限于代理营业机构,而非全部邮政网点。
即便从集团层面拿到了保险代理牌照,也并不代表全部邮政网点均能经营保险代理业务。李文中也表示,首先,过去经监管部门批准邮政网点是可以代理邮储银行业务的,包括但不限于兼业保险代理业务,这些网点称为代理营业机构。也就是说,金融监管总局批准中国邮政取得保险兼业代理资格,但是从事保险代理业务的网点应当是已经获得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取得金融许可证的代理营业机构,没有金融许可证的网点不可以从事保险兼业代理业务。
“中国邮政取得保险代理资格后,就可以以集团公司的名义与保险公司统一签订保险代理协议,佣金支付主体自然也就会发生变化。”对于此次批复将带来哪些变化,李文中分析表示。
李文中进一步介绍,过去是中国邮政下属的一些分支机构与保险公司订立代理协议。若这些分支机构本身取得了相应资格,保险公司便直接向其支付佣金,不经过总公司。若中国邮政的网点通过邮储银行,即相当于受邮储银行委托办理保险代理业务,那么显然是保险公司先向邮储银行支付佣金,再由邮储银行根据其与邮政网点的关系进行后续处理。也就是说,若中国邮政下属网点通过与邮储银行合作,在邮储银行办理保险代理业务,那么显然应是保险公司先向邮储银行支付佣金,再由邮储银行根据双方合作协议向相关网点机构支付报酬,这是其逻辑关系。
“但现在由总公司统一取得保险代理资格后,方可由总公司直接与保险公司签订代理协议。”李文中表示,如此一来,保险公司便可直接向总公司支付佣金,然后具体由总公司决定佣金向各个分支机构的分配。需要关注的是,邮储银行、中邮人寿虽然都是中国邮政的子公司,但从法律层面讲,子公司与母公司在法律地位上相互独立,所以相互之间办理业务同样需要付费,与其他公司合作时一样需签订相关协议。
保险代理业务的获批,对中国邮政而言,业务协同效应显著。保险代理与邮政现有业务具有天然的融合性。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邮政在国内的网点分布非常广泛,此次获批保险代理业务,可以依托其遍布全国的代理营业机构网络开展保险代理服务。这些网点将充分发挥邮政系统覆盖城乡、贴近群众的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保险产品咨询和购买渠道。郭银龙表示,此次中国邮政获批保险代理业务,或将带来几点变化。一是中国邮政网点覆盖面广,可以大幅度提升邮政集团网点保险业务渗透率,尤其是下沉市场,三四线城市及县城或偏远地区等区域;二是营业网点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市场需求,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如挖掘农业发达地区财险、农业保险等适配性更高的保险服务需求。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清虚提质”行动取得积极成效、“报行合一”政策全面落地,保险中介行业将逐步告别过去粗放式经营模式,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对中国邮政而言,需要专业化经营,同时也需要提升保险代理网点的服务质量与效率,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进一步建立品牌的信任和口碑。
金融监管总局在批复中明确表示,中国邮政应严格遵守保险代理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升代理保险业务管理能力,建立代理保险业务防火墙,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对于下一步有关业务开展的计划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函采访中国邮政,截至发稿,该公司未进行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胡永新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