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A股近70家公司在四季度发布过关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重大经营合同的公告,这对于公司未来业绩将产生重要影响,投资者可关注其中的投资机会。大额订单如果能顺利执行,上市公司估值理论上会有大幅提升,如果大订单能够常态化,对于公司的长期股价走势则属于重大利好。
大订单对于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毋庸置疑。大订单的出现,不仅意味着公司将能获得大额的销售收入和营业利润,同时还有可能用令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赢得长期大客户的持续订单,这对于上市公司的长期经营非常重要。
从短期看,大订单的获得直接增加了上市公司的在手订单量,这些订单会逐步体现在上市公司未来的多个定期报告中,收入和净利润也会同步增长。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是支撑公司估值的重要因素,当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预期增强时,其股价的支撑力度也会相应提高。
从估值理论层面分析,估值模型通常基于公司的未来现金流、盈利能力、利润增长等关键指标。大订单的顺利实施,使得公司未来现金流的预期更加乐观。一方面,订单带来的收入增加会直接提升公司的业绩水平;另一方面,规模效应的显现可能会降低单位成本,进一步提高利润水平。同时,大订单的宣传作用也有可能引来其他新客户的关注。
如果上市公司的大订单能够获得客户的认可,那么未来将有可能实现常态化,这对公司的长期股价走势更是重大利好。常态化的大订单意味着公司具备了持续获取大规模业务的能力,对公司长期业绩和股价构成持续性利好。
长期来看,稳定的订单来源保障了公司收入的持续增长,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能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公司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其在市场上的估值也会不断提升,股价大概率会呈现出长期向上的趋势。
然而,投资者在关注大订单带来的估值重估机会时,也需要保持理性。大订单虽然带来了业绩增长的预期,但订单的执行情况却存在不确定性。有可能受到原材料供应、生产能力、技术障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订单无法按时、按质完成,从而影响公司的业绩和估值。此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也可能使公司未来获取大订单的难度增加,常态化的大订单可能难以维持。
大订单为公司估值重估提供了契机,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相关公司的公告,深入研究大订单对公司业绩和估值的影响,并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此外,投资者要对相关上市公司保持耐心,毕竟由大订单转化为利润再到支持股价上涨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公司股价可能会受利好刺激出现短期上涨,但如果要进入长期上涨趋势,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消化,投资者不可心急。
北京商报评论员 周科竞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