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需同时“哑火”,日本经济在年末拉响警报。受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逐步显现,今年第三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按年率计算下降1.8%,这是日本经济在六个季度中首次呈现负增长态势。外需急剧收缩是此轮负增长的核心推手,但还面临着内需疲软局面,叠加近期新任首相高市早苗表态引起政治波动,本就步履维艰的日本经济陷入三重困局。

外需收缩、内需疲软
日本内阁府17日发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日本三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的实际GDP较上季度减少0.4%,按年率计算下降1.8%。这是自2024年第一季度以来,日本季度GDP增速首次呈现负增长。
具体数据显示,三季度,日本个人消费环比增幅仅为0.1%;在进出口方面,三季度日本出口增速下降1.2%,进口增速下降0.1%。此外住房投资继续疲软,与二季度相比下降9.4%。
分析人士将日本三季度经济放缓的主要因素归结为美国加征关税导致的出口下滑,尤其是汽车出口的减少拖累整体表现。此前为规避关税冲击,部分企业曾抢在政策生效前加速出口,也造成日本前期出口数据存在虚高的假象。
今年9月,美日达成贸易协定。根据协定,美国同意将对日本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下调至15%,这一税率低于最初威胁的针对汽车产品27.5%的关税税率以及针对大多数其他商品的25%的税率,但远高于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前日美贸易的关税水平。尤其在被视为日本经济支柱的汽车行业,此前日本车企出口美国市场的关税约为2.5%。
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日本汽车出口总量约30%销往美国,后者是日本汽车最大的单一出口目的地。
在此次数据公布前,丰田、本田、日产、铃木、马自达、斯巴鲁、三菱等日本国内七大车企2025上半财年(4—9月)的财报已全部公布。综合这些数据来看,受美国关税冲击的影响,日本七大车企的利润全部下滑,净利润总额约为2.1万亿日元,同比下降约三成。其中,日产净亏损2219亿日元(约合101.7亿元人民币),马自达净亏损452亿日元(约合20.7亿元人民币),三菱汽车净亏损92亿日元(约合4.2亿元人民币)。其余4家车企虽然维持盈利,但盈利规模也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另一方面,内需的持续疲软,则让日本经济失去了抵御外部冲击的关键缓冲。日本总务省的数据显示,日本首都东京10月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2.8%,连续高于日本央行2%的通胀目标。食品价格上涨仍是拉动日本物价上涨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大米类涨幅超40%。
但在物价持续上涨的同时,日本实际薪资的增幅仍然难以跟上步伐。日本厚生劳动省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经通胀调整的实质薪资同比下降1.4%,为连续第八个月下滑,且创下3个月来最大降幅。数据显示,尽管名义薪资增长1.5%,但仍远低于当月2.8%的CPI,导致实际收入缩水。日本的实际工资连续下降始于2023年,2023年全年下降2.5%,2024年下降2.2%。
冲击旅游经济
日本内需不振的态势已趋于长期化。日本内阁府近期将2025财年经济增长预期从1.2%下调至0.7%,显示出对经济前景的深度忧虑。而高市早苗近期的言论,更令日本经济雪上加霜。
高市早苗7日在国会答辩时就“台湾有事”表示,如果伴随出动军舰和使用武力,可能会构成“存亡危机事态”。根据日本法律,如发生被认定为威胁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即便并未直接遭受攻击,日本也将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10日,高市在国会答辩时坚称,其言论遵循日本政府的一贯见解,无意撤回。
其错误言论直接导致中日关系出现剧烈波动。中方随即发布的留学预警和旅游提示,对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日本旅游业造成直接冲击——据日本观光厅统计,2024年中国游客在日消费总额位列各国游客之首。由于投资者担心中日关系恶化导致访日游客减少,日本东京股市百货公司、运输、消费等旅游相关股票17日遭投资者抛售,部分股票大跌超过10%。
从贸易维度看,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对象国和最大进口来源国。数据显示,2024年中日贸易总额308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日进口额1562.5亿美元,且在汽车零部件、半导体材料等关键领域形成深度产业链互补。日本“继承和发展村山谈话会”理事长藤田高景说,日中关系一旦恶化,“受苦的将是日本国民”,高市言行带来极其深重的“罪责”。
野村综合研究所执行经济学家木内登英11月16日透露,根据估算,如果因中国政府呼吁公民避免前往日本导致中国赴日游客数量大幅下降,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恐被拉低0.36%,经济损失合计高达2.2万亿日元。
加息前景蒙阴
面对经济收缩压力,高市早苗主导的新政府正加快推进财政应对措施。据披露,其经济刺激计划规模将超过17万亿日元(约合1100亿美元),旨在缓解生活成本上涨冲击,并加强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增长领域投资。该方案预计于11月21日经内阁会议批准后最终确定。
然而,大规模财政支出亦加剧市场对日本债务状况的担忧。日本的债务规模已达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两倍,而利率上升趋势将进一步推高政府偿债成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此前已警告日本必须整饬财政,避免债务进一步扩张。
同时,日本央行加息路径面临更复杂局面。尽管日本央行在1月将政策利率从0.25%上调至0.5%后,已连续多次会议维持利率不变,且其10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有委员认为加息条件“几乎已经满足”,但此次经济收缩无疑强化了观望理由。
分析人士指出,经济疲软将支持日本央行将下次加息推迟至明年的观点。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此前强调,一旦看到物价与工资上涨的“良性循环”,就会加息。然而,实际工资停滞与个人消费下降表明这一循环尚未稳固。此外,高市早苗政府被观察人士认为更倾向于财政扩张与宽松货币政策,这可能进一步制约央行政策正常化节奏。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分析人士指出,日本经济在未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会呈现围绕荣枯线的上下波动,即徘徊在增长与萎缩之间,增长幅度和萎缩幅度都不会太大。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还会维持相对谨慎偏紧的倾向,未来还会小步慢行地继续加息。不过,美日在9月份达成关税协议,美国将从日本进口汽车的关税从原来的27.5%降至15%。这可能会对日本汽车向美国市场的出口产生积极的作用。从长远看,日本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通过发债来实现的刺激政策,而日本的债务负担已经很重,这样的经济政策的长期持续性存疑。
北京商报记者 赵天舒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