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西街观察

AI上市,大浪淘沙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张绪旺 网编:王巍 2025-10-31

人工智能的资本旋风,比以往来得更加猛烈。10月30日,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OpenAI也传出2027年上市的计划。

而在国内市场,宇树科技、群核科技、摩尔线程、智谱等AI产业“小龙小虎”或独角兽企业,均明确地走在了上市之路的不同节点。

热门赛道从来不缺资本盛宴,但未上市企业的真实水平,始终与神秘隐晦和不确定性粘连。

当AI企业从风投私募领域走向股市公众市场,一二级市场的联动互促,涨跌引人关注,企业经营的透明度更为重要。

有些企业已经一而再地展示了AI溢出效应,比如英伟达和寒武纪,作为AI淘金潮里“卖铲子的”同行,它们2025年业绩和股价暴涨,无疑是AI产能供需两旺的最好例证。

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7月24日,仅向港交所递交申请但还未上市的AI企业就有48家。资本市场的热情表明,即便大厂在AI时代拥有足够的竞争底气,依然挡不住初创企业的创新禀赋。

当然,IPO始终是企业的一场大考、估值泡沫和真实价值的分水岭。

随着大模型、人形机器人、GPU芯片等更多AI企业冲击IPO,资本旋风覆盖面愈加广泛,大浪淘沙的色彩将愈加浓重。

投资者往往对新技术、新模式的商业落地拥有容忍度,但技术成色、盈利模式、竞争壁垒,是上市公司报表和公告里的必答题,必须接受公众的严格审视。

淘金潮上难免有歧路,泡沫是繁荣的夸张意象,势必走向去泡沫化。二十年余前“.com”公司大抵都能获得资本追捧,但潮水退去后屹立不倒的,并不是最初那一批。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却押着相似的韵脚,AI领域的狂热与审慎并存,监管层、供应商、投资者、消费者……每一双眼睛都盯着AI产业(企业)的风吹草动:技术是否自主可控、数据是否合法合规、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短期和中长期业绩如何实现。

成熟和理性将逐步为AI资本腾挪戴上帽子,市场不再只为概念买单,报表里的算术题可能要了管理团队的“命”。

大浪淘沙的结局是优胜劣汰,从技术主导,向技术和商业双轮驱动,第一、第二不再是企业自说自话的营销比拼,业绩分化会愈发明显,真金白银会流向那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真实价值的AI产品和企业。

随着上市进程的推进,AI企业的公司治理和人才机制也面临升级压力,管理、人才、财务等多项企业制度,都要经历“成人礼”。

科技产业发展史就是趋势性赛道里企业的存亡竞赛,每一轮技术革命都会催生一批巨头级企业,同时淘汰大量跟风者,AI时代也不例外。

上市,一场大考,也仅仅是一系列考试的开始。

北京商报评论员 张绪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