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深蓝S09首批车主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在有一年保价协议的前提下,深蓝汽车却在3个多月后推出了新款。新款官方指导价虽然未变,但续航能力提升近43%,充电功能也有所提升,实际导致了旧款车型贬值,被部分车主质疑“变相降价”。
业内人士表示,新款深蓝S09配置升级但价格不变的行为可能违反保价协议精神,从商业诚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质来看,其行为涉嫌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知情权。保价协议能够促进销售,但也意味着企业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建议车企在推行保价政策时,明确保价范围涵盖的核心配置变更,建立产品迭代与用户权益的平衡机制。
车主质疑“变相降价”
来自四川的深蓝S09车主张浩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他于今年5月29日购买了深蓝S09的后驱Ultra+版本,官方指导价为27.99万元,“我买车时看中的保价协议如今成了一纸空谈。首批深蓝S09上市后3个多月就再推新款,指导价虽没变但配置却有所提高,属于‘变相降价’,旧款实际贬值了”。
张浩对比新旧两款深蓝S09后发现,今年9月正式上市的新款深蓝S09,增加了四驱Ultra+超长续航高定版以及后驱Ultra+超长续航版,官方指导价与5月首批上市的深蓝S09四驱Ultra+高定版以及后驱Ultra+版本一致,分别为30.99万元起以及27.99万元起。在官方指导价一致的基础上,新款深蓝S09提升了续航里程并增加了5C超充功能。
据深蓝汽车线下门店的销售人员介绍,新款深蓝S09超长续航版续航能力可达300公里,旧款则为210公里,电池从40.18度提升到了53.49度,“一度电的价值就有1000元,相比较肯定是买新款更合适”。
对于新款车提升了续航等功能,但指导价不变,旧款车是否贬值的问题,深蓝汽车的一位销售人员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不过该销售人员也认为,老款车移动智能中岛+电动脚踏板的选配是免费赠送的,但新款的长续航版本则需花费1万元选配上述功能,“这样算下来也弥补了一部分电池升级的差价”。
张浩对深蓝汽车销售人员的说法并不认可。从张浩提供的保价协议来看,协议中明确提及,保价限同款同配置车型,包括市场指导价、现金促销调整。不含置换、短期促销类活动、选装基金等非现金权益。张浩认为,保价协议不包含选装基金,因此将选配价值与电池等核心部件进行对比并不符合协议规定。
可能违反保价协议精神
实际上,深蓝汽车正在面临一场车主的信任危机。北京商报记者在车主群了解到,与张浩同样认为新款深蓝S09实为“变相降价”的车主超过百位。
车主群内的多位车主坦言,“如果早知道有长续航版本,我们肯定会等的,因为上市时间仅间隔了3个多月”。由于新款上市间隔时间较短,张浩等车主也质疑品牌方是否在首批车型上市期间便已有了长续航版本的规划,但却对消费者三缄其口。
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官网8月7日公示的信息显示,《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97批)中,长安汽车旗下通用名称为S09、动力蓄电池总能量为53.49度的车型在列。工信部相关专线接线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企业申报准入一般需要提前一到两个月递交材料。
从审批流程来看,深蓝方面在6月底、7月初就已递交了新款S09的信息,这也意味着研发时间更早。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宇昊律师认为,新款深蓝S09配置升级的行为可能构成变相降价,违反保价协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孙宇昊表示,深蓝汽车在同款车型项下推出电池容量增加、充电速度显著提升的新版本,却维持原售价,客观上使老款车型性价比降低,符合“变相降低老款车型实际价值”的特征。此外,如若深蓝汽车在销售过程中明知短期内将推出重大升级计划却未披露,还可能涉及缔约过失责任。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刘东阳律师认为,从严格的合同条款角度看,由于官方指导价未变,车企可能“钻了空子”。但从商业诚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质来看,其行为有较大嫌疑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知情权,属于“打擦边球”的短视行为。
对于新款深蓝S09长续航版本的推出是否违反了保价协议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深蓝汽车品牌方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应。
在创新与承诺间寻求平衡
深蓝汽车并非首个提出保价协议的车企。早在2023年,就已有理想汽车、零跑汽车、腾势汽车等多个品牌推出了“90天保价”的政策。车企保价政策一般规定,自订购日(含)起90天内,如果所购车型的官方售价发生降价情形,品牌方承诺将主动返还差价。而深蓝在2025年5月推出的保价协议是行业同类承诺中期限最长的。
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周迪认为,“一年保价”的协议,一方面可以推动行业建立更透明的价格体系,增强消费者购买信心,促使车企更谨慎地规划产品迭代。但也有潜在挑战,可能会抑制企业技术快速迭代的灵活性,也会增加其风险管理成本,若执行不当还易引发信任危机。
保价协议能够促进销售,但同时也意味着企业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能够实施落地的保价协议才是合理并能够起到正向作用的。“目前新旧两款深蓝S09在价格和性能方面的对比,显然让消费者存在质疑。如果误解无法解开,那么格式条款需要偏向于消费者诉求,深蓝品牌方应主动给出解决方案,消弭误解。”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直言。
深蓝汽车的保价协议在车企高速迭代的背景下是一种差异化营销策略。从商业角度看,这种承诺短期能刺激消费,但需注意产品更新节奏与承诺的匹配度,周迪认为,目前汽车行业普遍通过降价或增配提升竞争力,“深蓝汽车的‘反向操作’需承担老用户预期管理的压力,其合理性取决于企业能否在创新与承诺间找到平衡”。
周迪进一步表示,建议车企在推行保价政策时,明确保价范围涵盖的核心配置变更,建立产品迭代与用户权益的平衡机制。同时,通过梯度权益补偿等方式维护品牌信誉。对于行业而言,这既是提升服务标准的契机,也警示需要建立更科学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模型。
北京商报记者 蔺雨葳/文并摄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