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堂食外卖、“幽灵外卖”等备受关注的外卖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将进一步规范。10月16日,《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新规聚焦网络餐饮领域长期存在的食品安全痛点,通过明确多方责权、细化监管要求,剑指“幽灵外卖”乱象,推动行业规范发展。业内人士指出,平台需强化技术监测与线下核查能力,商家则需规范经营流程,而消费者可通过明厨亮灶、资质公示等信息增强消费信心,形成从监管、平台、商家到消费全方位的共治格局。
细化商家资质审核
10月16日,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方账号发布内容,为进一步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市场监管总局结合当前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研究起草了《规定》,近期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对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审核资质、监管工作以及食品安全责任均进行了指导。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11月16日。
具体来说,《规定》拟通过明确平台与第三方机构、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及委托配送单位在食品安全上的责权边界,细化平台在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经营审核资质、日常监测抽查以及信息公示等方面的要求,有效防止“幽灵外卖”现象。
不仅如此,《规定》中还多次提及“互联网+明厨亮灶”。《规定》明确,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互联网+明厨亮灶”进行审查,未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的不得上线交易。且平台提供者应当为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互联网+明厨亮灶”视频信息上传和页面展示等事项提供技术支持,并在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主页面显著位置标明“互联网+明厨亮灶”跳转标识,“互联网+明厨亮灶”视频信息应当至少留存14天。
另外,同一经营资质在同一平台开设多家网店的情况也被明确禁止。《规定》提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经营资质,并按照经营资质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等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使用同一经营资质在同一平台开设多家网店。
为规范无堂食外卖经营行为,《规定》进一步提到,平台提供者应当在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主页面显著位置持续公示经营资质。网店招牌名称应当与实体经营门店招牌名称一致,取餐地址与经营资质载明的经营场所一致。平台提供者应当在平台餐饮服务提供者列表页面首页以及不提供堂食服务的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主页面对无堂食外卖提供者加注“无堂食”标识。
多维筑牢食安防线
“幽灵外卖”及网络餐饮食安问题持续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近年来多起违规案例更是将行业痛点推向台前。食品安全是餐饮运营不可逾越的“生命线”,近年来餐饮企业正通过食材溯源与数字化监管等多举措筑牢食品安全屏障,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构建全流程安全管控网。作为网络餐饮生态的核心枢纽,平台的“守门人”职责至关重要。可以看到,平台也正主动发力,持续构建覆盖资质审核、过程监测、配送追溯的全链路食品安全基础设施,夯实行业食安防线。
以美团卫星店为例,从今年开始,“明厨亮灶”的后厨直播将成为卫星店必备基础设施,全部新增卫星店必须开通“互联网+明厨亮灶”后厨直播。消费者可随时通过美团App查看新型卫星店的后厨实时画面,“云体验”食材处理全过程,一旦发现商家的不规范行为,可一键反馈,平台会实时跟进处置。同时,平台AI巡检系统也在不断完善,能利用视觉识别技术,自动标注直播画面中的不规范行为,并触发食品安全系统预警。
今年2月以来,已有11.7万家商户在美团开通了“明厨亮灶直播”,全面覆盖了商场连锁餐厅、社区夫妻店及外卖店。到2025年底,美团预计会有超20万家商家加入“明厨亮灶”。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表示,外卖新规无疑为外卖行业健康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新规精准聚焦食品安全这一核心痛点,通过明确各方责权、细化监管举措,如“一证一店”限制和“互联网+明厨亮灶”要求,有力打击“幽灵外卖”,让行业运作更透明规范,切实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多方共同行动规范行业
外卖新规的出现不仅是对商家和平台接下来发展方向作出指引,更是有利于整个外卖行业的良性发展,使消费者更加安心、放心。在新规执行的过程中,有关部门监管到位、平台压实主体责任、商家诚信经营都是规范行业发展的有效举措。
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林先平表示,新规聚焦食品安全痛点,通过明确多方责权,能有效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与合法权益。同时,新规要求平台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做好抽查监测,能促使平台更积极地履行管理责任,提升整个外卖行业的服务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推动行业向规范化、高质量方向发展。从短期来看,可能会增加平台和商家的运营成本与管理难度,但从长期看,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强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促进外卖行业可持续发展。
林先平认为,新规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定难点,平台可利用大数据、AI等技术手段,如推动平台接入电子证照库实现证照自动核验防伪,运用AI视频监控智能识别后厨违规行为等,提高审核和监测效率与准确性。另外,要加强对平台的监管与问责,对审核不严等问题实行“一案双罚”,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如推行“红黑榜”制度,鼓励消费者和骑手举报违规行为等。
不仅如此,外卖行业的向上发展仍需多方共同努力。詹军豪表示,为促进外卖行业向上发展,政府要持续完善监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商家应严格自律,提升菜品质量与服务水平;消费者则要增强维权意识,积极参与监督,三方携手,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有序、健康的外卖消费生态。
北京商报记者 郭缤璐 张天元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