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公募高管变更的情况越发频繁,其中不乏“一把手”的更迭。近日,太平基金、新疆前海联合基金、博时基金相继宣布旗下高管变更情况。若拉长时间至年内来看,截至10月16日,年内共有129家基金管理人出现高管变更,变动总人数达318人,其中多家大型机构的董事长在年内出现变更。另外,在近年“投而优则仕”的背景下,部分知名基金经理被提升为公司高管,与此同时,也有部分绩优基金经理为专注投研工作在年内卸任高管职务。
10月16日,太平基金公告称,公司总经理曹琦、副总经理邓先虎因工作调整原因于10月15日离任,且无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的说明。同日起,公司董事长刘冬代任总经理一职。
就在10月15日,新疆前海联合基金公告称,董事长黄炜因董事会换届离任。同日,博时基金也公告称,董事长江向阳因工作安排辞任。在江向阳离任同日,博时基金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东正式接任董事长,同时自10月15日起代为履行公司总经理职务,期限不超过6个月。
10月16日,张东首度作为公司董事长亮相博时基金四季度策略会,并在致辞中表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全球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展望四季度乃至2026年,仍需要洞察危机中的先机,把握变局中的新局。在张东看来,2025年四季度或将成为关键的预期转折期。全球层面,伴随美国降息周期开启、关税摩擦作用显现、国内复苏稳步推进,全球流动性重估、东西增长格局易位,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中配置价值将持续凸显。
回顾年内,公募机构高管变更相对频繁。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年内共有129家基金管理人出现高管变更,变动总人数达318人,涉及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高管。
在财经评论员郭施亮看来,公募机构频繁出现高管变更现象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出于个人职业规划而离任。二是公募行业竞争激烈,不仅比拼薪酬待遇,股权激励、晋升前景等因素也会影响高管的去留。三是部分高管出于考核压力大而离任。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认为,年内公募高管变动频繁的主要原因是行业竞争加剧,以及股东对高管的考核趋严。在降费的大背景下,部分中小型机构生存较为困难,因此也会导致高管出现频繁变动。
基金管理人“掌门人”变更在年内也相对多见,除博时基金外,拉长时间来看,年内还有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招商基金、华安基金等多家管理规模靠前的大型公募发生董事长变动。
就在9月末,华夏基金发布公告表示,张佑君因工作需要自9月30日起离任公司董事长,邹迎光同日起新任公司董事长。公开履历显示,邹迎光于2017年加入中信证券,于2024年12月获委任为中信证券执行董事。邹迎光亦任中信证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执行委员,兼任华夏基金党委书记。
9月24日,招商基金也公告称,董事长王小青因工作安排离任,公司总经理钟文岳暂代董事长。今年8月,华安基金董事长朱学华因退休原因离任,由招商基金原总经理徐勇担任新任董事长;信达澳亚基金董事长祝瑞敏因工作安排离任;华宝基金董事长黄孔威因任职年龄原因离任,由公司党委书记夏雪松接任董事长。
高管频繁变动会对公司管理、业务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杨德龙认为,董事长级别的高管变动,可能会影响到部分公司的日常经营,但若新任高管实力较强、能力较好,也有可能产生正面效果。
郭施亮也提到,头部公募的董事长发生变更,关键要看新任高管的业务衔接、资源衔接情况,若衔接到位,则对公司影响偏正面,有利于平稳过渡。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媛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