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电商频道

小红书副总裁许磊:网络平台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新场景

网编:武杉 2025-10-16

2025年10月14日,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分论坛“青年与世界中国学的未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小红书副总裁许磊在“Z世代青年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圆桌研讨发言环节时指出,随着 2025 年初海外用户的持续涌入,小红书已逐步发展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枢纽,而 Z 世代青年正以创新实践成为这一进程中的 "数字先锋"。

企业供图

UGC内容:为中国文化传播提供日常化素材样本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需要更加鲜活的表达,而小红书上的海量 UGC 内容恰好构建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微观切片。" 许磊举例说明,不同于传统文献的宏大叙事,小红书上的UGC内容以普通人真实生活为核心,既包含汉服妆造雅集、非遗技艺教程等传统文化实践,也涵盖家庭包饺子、书法创作等日常文化场景,这些真实可感的内容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提供了此前难以获取的一手鲜活素材。

Z世代主导:构建跨文化传播新范式

谈及文化传播主体的变化,许磊强调 Z 世代的主动参与重塑了中华文化的海外表达。2025 年初,小红书海外用户单日注册量激增期间,Z世代展现了强大的传播创造力:

在内容创作上,他们不再满足于做被动的文化消费者,而是更主动的创作与分享,他们熟练地用双语甚至多语将国风内容转化为国际通用表达。"有博主用中英字幕解析汉服形制,用动画短片讲解中式美学,让传统文化以轻量化形态触达全球受众。"

在表达创新上,Z 世代擅长以亲近化叙事消解文化距离。他们以幽默通俗的语言,用个人化的视角,将宏大文化拆解为可感知的生活片段,使中华文化从 "符号化" 变为 "可参与的实践"。在今年春节期间,当外国用户看到小红书上中国家庭贴春联、包饺子的视频后,也开始亲自效仿体验,在大洋彼岸装点起“中国红”,小红书用户也在评论区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进行“在线教学”,因此也点燃了外国用户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甚至来中国旅游、定居的热情。

平台赋能:打造全球化文化对话场域

许磊指出,小红书的产品特性为文化传播与学术研究提供了关键支撑。在内容分发层面,平台通过精准算法与社区互动,让小众文化实现 "破圈"——一个原本小众的非遗技艺,可能因为一条视频而获得千万曝光;一个传统的中国习俗,也因此能迅速被国内外用户发现、讨论并喜爱。

在传播形态上,图文与短视频的视觉化优势降低了文化理解门槛。"相较于文字论述,一段国风舞蹈视频、一盘红烧肉烹饪过程,更能直观传递中华文化魅力。" 许磊表示,这种传播形式与全球 Z 世代的信息接收习惯高度契合,使平台成为年轻群体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台已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全球对话生态。"Z世代文化传播者、中国学学者、传统文化传承人、海内外文化爱好者在这里同台交流,让文化传播从单向输出变为双向互动。" 许磊强调,这种由青年用户驱动的,自下而上的交流场域,为学界观察 "中国叙事的全球反馈" 提供了动态样本,也让小红书成为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连接理论与实践的纽带"。

共筑文化传播新生态

许磊在演讲最后表示,小红书的实践印证了互联网平台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价值,倡导更多青年积极参与。"Z 世代的创造力与平台的UGC生态、视觉化传播优势、活跃的全球社区及精准的内容分发形成合力,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成为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不可或缺的“数字先锋”与“民间大使”。"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