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跟随“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巡礼”主题采访团,走进RE睿·国际创忆馆及RE睿·三高炉数字博物馆。据悉,依托于石景山区首钢园工业遗产,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城睿现”)落地开展数字圆明园、数字中轴线等文化遗产数字化再生项目,并将通过前沿的数字语言和跨界体验,进一步引领北京文化新消费浪潮,塑造“可观、可玩、可购、可沉浸”的文旅消费新范式。
“在我们面前的料堆就是曾经炼铁留下的工业遗产。当初,为分解铁矿石建造的三层空间和底部桶椎已经摇身一变成了数字投影的大背景。”在石景山区RE睿·国际创忆馆内,清城睿现院长贺艳正在预告一场特别的数字秀——《重返·圆明园》光影感映展。
据介绍,RE睿·国际创忆馆依托首钢园原4号炼铁筒仓内28米高的异形空间结构和数字文化IP资源,结合720°沉浸式漫游、裸眼3D、VR/AR数字化虚拟现实交互的体验形式和创意设计,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智慧阐释。其中,《重返·圆明园》光影感映展作为文化遗产数字化再生的明星项目之一,一经亮相便迅速在网络上掀起热潮,吸引超过千万的流量关注。
步入展馆,观众不仅能身临500平方米、纵深超20米的联动影像空间,以数字复原研究者的视角,亲眼见证圆明园海晏堂在数字世界中再生,还能打卡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武陵春色”展览,了解圆明园数字复原过程,例如,中外专家团队跨越中国、欧洲古籍馆,探寻传教士书信与建筑水利书籍,最终揭示西洋楼水利奥秘等。
“这样的创新展示方式,既能让观众领略圆明园曾经的瑰丽辉煌,深刻感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有利于持续推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播与活化利用。”贺艳表示,通过科技赋能,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开发出无限的文化内容。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这一新模式也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可向全国多地甚至海外拓展。
另外,清城睿现团队打造的鼓楼“时间的故事”数字展,对北京中轴线整体价值和中国传统时空观、宇宙观、城市规划理念进行了生动阐释,累计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该项目还入选2023北京十大“优秀策展案例”,探索出“不可移动文物+博物馆”策展的新路径。
今年9月,首钢园三高炉更新改造完成并由清城睿现投资运营。新开放的RE睿·三高炉数字博物馆将这座“功勋高炉”转变为数字文化综合体,在试运营期间,推出了《致敬钢铁》光影活动,运用全域沉浸投影技术将三高炉炉芯转化为叙事现场,精准复原了宏大背景下钢铁工业区的原始面貌,使观众从旁观者变身为钢铁时代的亲历者,以第一视角沉浸“钢铁轮回”。
贺艳表示,除数字展外,观众还可以体验XR大空间、遗产地风物市集,品尝高炉特色咖啡,以及参与相关的文化沙龙、工作坊、特别活动和主题liveshow等。以前沿的数字语言和跨界体验,进一步引领了北京文化新消费浪潮,塑造“可观、可玩、可购、可沉浸”的文旅消费新范式。
据悉,未来,石景山区将瞄准“工业遗存+文化科技”独特路径,以首钢园为核心,联动石景山全域,市区企共建特色鲜明的数字空间产业矩阵。将力争用三年时间建成北京未来数字空间创新试验区;到2026年底,落地一批公共服务和创新平台,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成北京未来数字空间创新中心,构建“一核引领、多链协同”模式;到2027年,打造北京市数字空间产业集聚地,成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践主阵地,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力争超过2200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超过60%,为首都数字转型提供“石景山方案”。
北京商报记者 刘洋 程靓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