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商正面临着严峻的经营压力。9月28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流通行业报告》显示,上半年二手车经销商亏损比例上升至73.6%。从协会监测数据来看,二手车交易规模有所增长,但均价却出现了下降,成交均价从2024年同期的61180元降至53673元,跌幅达12.3%,呈现量升价降态势。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销量的36.7%,但在二手车交易中,新能源车占比仅为5.3%,远远低于新车。协会指出,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与燃油车相比,比例较小,且进入保有的车辆中,相当一部分是一年内的准新车,尚未到集中流入二手车市场的时间。此外,新能源二手车保值率普遍低于燃油车,三年保值率平均仅为43%,远低于燃油车的62%。
但从总体趋势上看,新能源二手车交易量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二手车共交易68.7万辆,同比增长35.5%,远高于整体市场增速。北京商报记者在北京花乡二手车市场走访时发现,尽管当前二手车商主推车型仍以燃油车为主,但已有不少商家开始展示新能源车型。“现在咨询新能源车的顾客有所增长,而且相比新车,二手新能源车的价格优势更明显。”一名二手车商向记者表示。
对于二手车经销商亏损的原因,协会指出,新车“价格战”持续,严重影响二手车企业经营,同时也导致零售购买量下降,满意度相对较低。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价格战”轮番上演,多个品牌大幅下调产品售价,甚至出现部分车型新车价格低于二手车收购价的“倒挂”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反内卷”的共识下,2025年汽车市场的降价幅度已相对温和。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的数据显示,2025年汽车市场降价促销力度大幅降低,尤其是4—6月的降价车型大幅减少。5月明确宣布降价或新定价的仅有12款,6月仅有14款车型降价,较前两年保持相对稳定。
在新车“价格战”因素之外,二手车市场也已步入调整期。二手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认为,二手车行业存在检测标准不统一、库存积压严重等问题;加之线上直播卖车等新模式的普及,让二手车市场差价愈发透明,车商毛利空间被持续压缩,亏损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卢克林进一步指出,2025年起,市场将进入“低毛利、高周转”的行业洗牌期。新能源官方二手车凭借电池溯源与回购兜底,有望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金融、保险、延保等服务将成为车商新的利润增长点,单纯依靠“低买高卖”赚取差价的传统经营模式,未来将面临更大挑战。
协会报告则指出,2025年上半年,国内二手车行业遭遇多重压力。企业亏损比例居高不下,库存积压问题持续凸显,获客成本更是维持高位运行,市场经营面临显著挑战。不过,行业韧性在多重有利因素支撑下持续释放:“以旧换新”政策精准激活置换需求,为市场带来了更为充沛的优质车源;与此同时,新能源二手车凭借政策扶持与消费需求升级,已成长为拉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北京商报记者 蔺雨葳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