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智慧康养领航 银发经济驶入新航道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王寅浩 实习记者 宋雨盈 网编:武杉 2025-09-15

9月14日,2025智慧康养前沿论坛在首钢园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商报社主办,以“银发经济新格局全域康养生态圈”为主题,聚焦智慧康养与跨产业融合,旨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康养事业发展新路径、新模式与新机制。

北京商报社已连续七年举办智慧康养论坛,这既是服贸会卫生健康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蓝智库年度论坛系列活动中聚焦康养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次论坛上,“深蓝智库康养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作为首都地区的商务财经日报和媒体机构,北京商报社于2023年发起并推出深蓝智库,成立了智慧康养调研基地,在2024年的康养论坛上,深蓝智库智慧康养新质观察团正式成立。“深蓝智库康养产业研究院”设立后将成为汇聚智慧、链接资源的新平台,也标志着智慧康养前沿论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将成为推动康养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北京商报

全域协同是智慧康养破局关键

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小娥在致辞中介绍,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就北京市而言,已经推出近百项专项政策与实施方案。这些举措体现了从“养老”到“享老”、从保障基本到提升品质的政策转变。

从产业规模来看,银发经济是巨大的经济蓝海,已覆盖智慧养老、老年教育、健康管理等八大重点领域,实现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覆盖。据王小娥介绍,2023年全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占GDP 6%,预计到2035年将突破30万亿元,占GDP 10%。同时,数字技术与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让智慧康养以全新形态重塑产业生态,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普及、AI辅助诊疗助力老年病防治、智慧养老社区构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体系等,为破解老龄健康服务供需矛盾提供关键路径。

王小娥提到,智慧养老正成为产业转型核心驱动力。工信部、民政部联合推动机器人赋能养老,预计2025年至2027年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00亿至1000亿元;老年教育、文旅康养、银发就业等领域也创新不断。同时,7万亿元规模的银发经济中,智慧养老产品渗透率仅3.8%,也正是产业的挑战和机遇所在。

北京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波涛在致辞中提出了“全域协同是智慧康养破局关键”的观点。他指出,过去康养产业存在“各自为战”的问题,科技设备与适老产品脱节、医疗资源触达居家场景途径不畅,服务效能效率受限。如今“全域生态”理念落地,需整合多方力量:以金融提供“支撑力”、以科技注入“创新力”、以医疗和服务夯实“保障力”,通过行业破圈,让康养高效到达居家、社区、机构等各类需求场景。

李波涛表示,北京商报社已连续七年举办智慧康养论坛,未来将继续当好产业“观察者、连接者、推动者”,以专业、客观的视角记录行业成长,期待与各界携手,推动智慧康养从政策愿景走向产业实景、从“单点突破”走向“全域协同”,共同构建更有温度、更具品质的银发经济新格局。

不仅是刚性需求,更是新消费增长点

论坛期间,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岩发表了题为《基于可信数据空间的康养产业发展路径》的主题演讲,深入阐述了可信数据空间如何为康养产业赋能,推动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在康养产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建设层面,朱岩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路径:要通过释放养老数据的价值摆脱传统康养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构建康养产业的可信数据空间实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通过实现康养产品数据化及康养数据产品化来进行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通过构建康养产业互联网来重构数据时代康养产业的生产关系,通过技术框架与制度建设双轮驱动,实现康养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康养产业互联网的构建层面,朱岩重点阐述了三个层次:在基础层,区块链技术能够构建信用社会的新规则,通过“可信计算,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的方式,解决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在中间层,智能合约和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可以替代不必要的人为环节;在应用层,进一步创新康养生态和运营模式。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高成运在以“科技赋能下融合型康养产业发展趋势”为主题的演讲中,也强调了科技赋能康养生态的市场优势和发展潜力。

高成运表示,作为银发经济核心消费引擎,融合型康养产业不仅能满足老年人对健康医疗和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还能通过融合文旅、金融、教育等领域,创造和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事实上,目前融合型康养已开始了实质性的布局与落地。

论坛上,北京智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岳琮第分享了人形养老护理机器人在未来老年人生活中的应用。

岳琮第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传统人照顾人的养老模式将会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替代人工服务中老年人。

企业联手织密全域康养服务网

从居住环境到餐饮服务,从医疗照护到社区支持,每一个环节都关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论坛期间,还围绕“全域康养生态圈”进行圆桌对话,链家、饿了么、华方餐饮、凝善堂、及象教育、金隅天坛家具等企业嘉宾齐聚,从社区服务、助老餐饮、功能性食品、老年教育、适老家居等维度,分享实践经验,共同探讨全域康养生态构建路径。

北京链家社区助老项目负责人云颖介绍,链家长期扎根社区,充分发挥人店优势,开展了“我来教您用手机”、“我来教您防跌倒”、公益理发、公益维修等项目,以及丰富的社区活动,覆盖老人身心需求,助力打通社区助老“最后一公里”。

在康养餐饮配送环节,饿了么公益事业部副总经理陈帝豪表示,淘宝闪购饿了么已在全国近10个城市落地“助老e餐”项目,优选城市骑士为老人们配送,依托政府、企业及公益平台等多方助力探索破解资金难题,在社区服务中骑士兼负安全守护职责,补全康养餐饮配送与安全保障环节。

华方餐饮则针对老年人饮食痛点,推出养老食堂自助餐模式,适配老人饮食需求。华方餐饮公司总经理谢江超提到,去年华方餐饮和北京烹饪协会共同起草了《北京市养老助餐团体标准》,已于今年初发布,以推动相关产业规范化发展,彰显养老助餐中的国企担当。

从市场需求来看,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更加多维。山东凝善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谭继威指出,全世界有84%的人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有81%的人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功能性食品消费群体已从关注心脑血管健康的中老年人,拓展到关注抗疲劳、美容养颜的年轻人,产品形态也从胶囊、口服液延伸至软糖、能量棒等创新形式,强调通过研发创新、全流程品控与线上线下渠道拓展构建竞争力。

及象教育则发挥其在国画、书法、声乐等多品类课程上的资源优势,聚焦老年人精神需求。及象教育创新业务总经理郭秋蕾表示,目前,及象教育已经结合了线上加线下的模式,让线上的课程变得普适、便捷的同时,把有温度、有情感的部分转移到线下具体实行。

而在适老家居改造方面,北京金隅天坛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家居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树胜指出,发展适老家居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重新设计开发新产品,二是对现有家具进行适配性改造,后者尤其符合当前许多老人节俭的消费习惯。

北京商报记者 王寅浩 实习记者 宋雨盈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