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换换 王蔓蕾)9月11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谈及ESG信息披露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问题,毕马威中国环境、社会和治理主管合伙人沈莹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ESG数据涉及运营、供应链等敏感信息,容易被不当解读和利用。缺乏实际行动或数据支撑的ESG宣传,可能会引发声誉、合规与经营风险。
对此,沈莹建议企业从三方面建立相应防范机制。首先,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将ESG数据管理流程纳入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明确数据所有权和审批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从源头杜绝“漂绿”或数据泄露。
其次,秉持“审慎、负责、透明”的披露原则。披露内容需有明确的政策、数据和行动支撑,对于尚未达成的目标,列明挑战与计划,避免过度承诺。
最后,加强第三方验证。引入独立第三方对ESG报告和信息进行鉴证,是提升信息可信度、降低“漂绿”质疑、保护企业声誉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另外,针对“国内ESG评级机构众多,企业如何提升自身ESG评级?”的问题,沈莹表示,提升ESG评级不是一蹴而就的,关键在于“抓重点”和“重实施”。企业首先应进行ESG实质性议题分析,识别出对本行业和利益相关方最为关键的议题,集中资源优先管理。其次,要制定可量化、有时间节点的目标,并持续披露改进进展,向评级机构和市场展示实际成效。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