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老周侃股

莫让内幕交易毁坏A股根基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周科竞 网编:王巍 2025-07-22

近期,多股在重大事项停牌前股价以涨停收盘。股价的明显异动,难免产生关于内幕交易的质疑。内幕交易严重损害市场“三公”原则,且扭曲价值规律,可能助长市场投机之风,应以立体化追责的手段严防死守,震慑潜在的违规者。

内幕交易是指利用未公开的重要信息,在信息正式公开前进行证券交易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市场的“三公”原则。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内幕交易者能够提前知晓并利用关键信息,从而在交易中占据绝对优势,而广大普通投资者则因信息滞后而处于被动地位,甚至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内幕交易让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大打折扣,投资者的信心也受到严重打击。

更为严重的是,内幕交易扭曲了价值规律,助长了市场的投机之风。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股票价格应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和市场前景。然而,内幕交易的存在使得股价波动更多地受到非公开信息的驱动,而非公司基本面。扭曲的价格信号不仅误导了投资者的决策,也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了市场的整体效率。同时,内幕交易还可能引发市场对监管有效性的质疑,进一步削弱市场的稳定性和吸引力。

从二级市场的交易看,部分股票在重大信息公布前的股价异动,很难用巧合来解释,投资者自然会将异动行为与内幕交易相联系,如果监管不到位,最终受损的将会是投资者对于“三公”原则的信任度。

面对内幕交易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有必要采取立体化追责的手段,形成对违规行为的强大震慑。管理层需要强化监管的执法力度,提高对内幕交易的发现和查处能力,这包括加强市场监控系统的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及时发现股价异常波动和可疑交易行为。同时,监管层还应该建立健全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市场参与者积极提供内幕交易线索,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氛围。

此外,对于查实的内幕交易行为,必须依法严惩,绝不姑息。这包括对违规个人的市场禁入、罚款乃至刑事处罚,以及对涉事机构的严厉处罚。通过提高违法成本,让潜在违规者望而却步,从而有效遏制内幕交易的发生。

更重要的是,要从源头上减少内幕信息的泄露风险。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重要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披露。同时,上市公司还应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防止因个人疏忽或故意泄露导致内幕交易的发生。

对于投资者而言,面对莫名其妙的非理性大涨需要保持多一分冷静,不做投机客,如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投资风险。

北京商报评论员 周科竞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