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西街观察

从120万份简历到“何同学”,共情何其难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陶凤 网编:王巍 2025-04-15

“这是我锻炼真诚和勇气的方式。”最近,知名博主“何同学”分享自己处理网约车司机索要好评的经历。按其说法,以克服讨好型人格为由拒绝司机好评,并将其称之为一种锻炼自己的方式。

此说法一出,迅速引爆舆论场。网友纷纷谴责“太傲慢了,这是极度自私的表现”。当天,有超13万网友在其视频下以“拒绝一键三连”表达态度,“司机不敢拒载差评,正如博主不敢失去流量”。

锻炼自己没问题,消费者对平台服务作出评价也是基本的权利。

但,锻炼自己不能不尊重他人。一个人敢于走出舒适区,磨炼性格、锻炼勇气是好事儿。不过,对他人服务作出评价不能任由个人意愿,要客观、公正。

服务好就是好,不好可以打差评。在服务行业,提供服务的一方请求服务对象给予好评时有发生,大家可以根据自身体验决定评价与否,以及好评与否。

尤其在网约车行业,用户的评价对于接单存在直接影响,司机的请求在情理之中。何同学可以拒绝给予评价,同时以一种礼貌和尊重的态度处理这一请求,而不是利用自己的网红影响力对此事刻意点评,对司机的基本操作嗤之以鼻。

翻看过往的视频,何同学以“技术宅”“创意青年”的人设走红,以真诚的形象自诩。遗憾的是,这种真诚似乎并没有体现在与普通劳动者的互动中。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尊重他人的基本需求和请求,适时换位思考,共情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基础。以“真诚”为名,却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不礼貌和傲慢寻找借口。

从不久前中核招聘晒出120万份简历的“喜报”,到何同学“拒绝他人,锻炼自己”,两件事看上去无关,都掀起了不小的舆论风暴,不约而同陷入高高在上的视角。

前者将收到的数量巨大的简历晒出,却忽视了求职者面临的就业压力。后者看到了“自己锻炼真诚和勇气”,却没看到这样的行为可能关联司机的生计。

互联网世界中,无论是大型央企还是知名网红,越是权威机构越是意见领袖,大众对其一言一行的敏感度越高。高关注度意味着更严格的审视,其一言一行都有可能被放大解读。

流量逻辑擅长制造“神话”。当“神话”里的人躺在自我优越中,看不到沉默的大多数,同样会被流量反噬。

就像何同学的真诚人设,真诚不应是傲慢的俯视,也不是炫耀的资本,而是对不同群体的尊重与共情。两场风波之外,留下的更多思考,其实是关于互联网时代平衡自我表达与社会责任。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