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西街观察

不能任由信息差和认知差割韭菜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陶凤 网编:王巍 2024-03-15

高科技,让消费有了不少“高招”。

高科技让消费轻松便捷,但也陷阱丛生。五花八门的新概念、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无处不在的新场景,催生了传统买家与新消费品的信息差。

沟壑难平,借由互联网无限扩大,成为新陷阱。这些陷阱存在于金融灰黑产、直播切片、AI带货、网络预付卡……

信息差无孔不入,每个点都是套利点。打破信息不对称,常常是新型消费陷阱里的核心故事。比如,上了这节课未必教你成为奥特曼,但试图教你造出“ChatGPT”,并用此来“搞钱”。

下了直播课,你还是你,奥特曼还是奥特曼。

越是高科技的风口,越是信息差套利的好地方。一方面是用大家都知道的信息和事实,在科技外衣下的解读和认知不同,高认知的用户就可以利用认知差向认知不足的用户进行价值传递获益。另一方面,一部分群体掌握的专业信息,向另一部分有需求的消费者进行专业普及。

无论属于哪个方面,知识付费、教育产业、正规的金融预测服务、专业咨询顾问服务都是在赚良心钱。

反过来,则是科技信息差欺诈套利。比如,拿捏了消费者的职业焦虑、人性中的懒惰贪婪、对某些专业领域知识的似懂非懂,搞虚假宣传、文字游戏,乃至设置消费陷阱。

把简单的事情讲复杂,用各种文字游戏讲故事,擅长制造各种新名词、贩卖焦虑的知识巨V们就是典型的“骗子”。

信息差套利也是认知差套利。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以为自己知道的常识,别人也知道,以为自己知道的内幕,别人不知道。

骗子抓住了前者,消费者沦为后者。

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但知识往往并不能直接变成商业机会。

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翻译过来,是那句我们都很熟悉的话,学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认知差造成的主观滤镜,让有些消费者对风险隐患自动“屏蔽”,选择去相信那些自己愿意相信的“事实”。

如果你的判断能力、分辨能力不足以做出有效的甄别,连钓鱼帖和干货都分不出来,摆在你面前的内容再好,也于事无补。

只有你真的具有专业素质以及足够强的逻辑分析能力,才能甄别出他们在哪里欺骗了你。

互联网发展并没有让信息差和认知差减弱,相反,它为制造信息差和认知差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但,这不代表我们要任由其割韭菜。

跳出科技与狠活下的陷阱,打破信息不对称,需要监管合围、平台共治,而打破认知差,先要归于每一个人。

揭开科技外衣之下,那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真相,才能让消费环境更加完善和健康,让消费更有尊严。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