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西街观察

中考改革“大减小加”,做对了什么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陶凤 网编:刘浩天 2023-09-28

9月26日,备受关注的北京中考改革方案公布。

依据不同科目特点,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设定的科目分为考试科目、考查科目和考核科目,坚持全科开考、全考全用,优化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形式。

计分的考试科目迎来“大减法”,由此前的10门减至6门,其他4门成绩以等级呈现。现初二学生2025年将迎来“新中考”。

“小加法”则主要体现在物理实验、体育健康等方面。“综合素质评价日常行为”、物理科目“实验操作”,均计入中考成绩……

“大减法”与“小加法”的设计,对原有的中考制度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力度大、切入深、波及广,不仅在家长圈引发热议,更是在全社会被围观和讨论。

社会各界之所以关注北京中考改革,不仅因为它是北京家长们的喜乐忧愁所系,更因为它将会成为全国其他省市中考改革的风向标之一。

大幅减少计分学科,考试、考察、考核分层分类,有利于把高端选拔的精准度降下来,弱化中考的高利害性。大减法的设计在于让考试更加纯粹,在学生的成长阶段,向着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路子发展。

加法的设计则在于,让教育更接近我们一直呼唤的“素质教育”。

比如,物理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主要也将在课堂上完成,由老师对实验过程进行客观记录,并全程监测。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育健康不仅分值增加,也会对应课时增加,考察运动习惯、健康素质、增强体质。把孩子们的时间从过重课业负担、应试备考中解放出来,用来强身健体。

由此可见,小加法则实实在在加在了点上。通过招生考试的“指挥棒”作用,改变过去反复刷题、机械记忆、负担过重的情况。

实际上,中考作为一种学业水平考试,也是义务教育的出口,它所承载的性质和意义,更大程度来自于评定学生的学业达到了何种水平。

相比于升学选拔,中考“减负”各界呼吁已久。“大减法”是把高端选拔的精准度降下来,弱化中考的功利性,扭转以往疯狂刷题、机械记忆的,困于应试教育的怪圈。

整个大减法、小加法的组合拳,无疑更加聚焦基础知识、思维品质、学习兴趣,通过改革引导学生带着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的思维品质及浓厚的个人兴趣,更好地衔接高中教育。

“大减法、小加法”剑指学科和考试内容,“多渠道、新载体”指向的是升学方式改革。

有了多渠道,便有了多元化的可能。而更多的招生方式,才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同时用以对冲中考的激烈竞争。面向全社会,通过现实多元、公开透明的制度设计,让家长和孩子拥有更多选择。

“其实每一次改革,我们都是在‘该不该改、能不能改、怎么改’中发现问题、审慎研究、稳妥推进。”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说。

相信每一次改革,都离我们理想的教育更进一步。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