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西街观察

反腐没有终点,街拍须有底线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张绪旺 网编:王巍 2023-06-09

从平平无奇的“情侣视频”,到国企干部疑似违纪的“公众证据”,“街拍反腐”成为近几日热议的社交网络话题,这一点两个当事人和关联企业想不到,视频拍摄者也只能后知后觉。

反腐倡廉人人有责,反腐斗争没有终点。国企干部作为公众人物,有义务接受群众监督,尤其是以社交平台最火热的街拍模式传导至舆论场,群情激愤可以理解,却也充斥争议变形的声音。

比如,有人对当事女性的穿着、相貌等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口无遮拦”,不乏黄色羞辱的网暴措辞;有人不明就里就开始对“所谓真相”能蹭则蹭,杜撰“女下属与领导”之类三观尽碎的段子,甚至传谣造谣。

而回到事件源头的街拍,也出现了“成都太古里禁止街拍”的旧闻新编,不仅传言有误还颠倒顺序,诱导网友向更偏离轨道的路子上联想。

“街拍反腐”若能坐实,固然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但并不能就此美化街拍和放大它的能力,更不能以此掩盖街拍长久以来存在的争议。就像成都太古里的官方态度:不支持任何侵犯消费者肖像权的拍摄以及未经公司许可的商业拍摄。

不支持未经公司许可的商业拍摄,是作为公司的太古里的商业要求。而不支持任何侵犯消费者肖像权的拍摄以及尊重个人隐私,应该是所有街拍关联方都应该遵守的行业底线。

遗憾的是,街拍底线一直是个难以有效实现的话题。任性拍摄、偷拍偷录,被侵犯权益的“路人”防不胜防,即便在商业场所,公司或机构也因没有执法权和人力物力而无可奈何。

全靠摄影师自觉的道德约束,显然抵挡不住流量的诱惑。

短视频的风行,让摄影师不再是街拍的唯一受益者,模特、网红等有职业需要,越来越多有意展示自我风采的个人,也是街拍的爱好者。当这些诉求集中到公众场所(即便是商业场地)鱼龙混杂,“可以”与“不可以”就变成了模糊不清的地带。

前期的拍摄稀里糊涂,后面的发布更加繁芜丛杂。作为短视频平台的一大类目,街拍是流量聚集地。但平台管理者目前尚无有效手段识别视频是否侵权,往往只能由被侵权者“弱势”一方事后维权。

除了侵权问题,视频画面尺度和倾向、评论者措辞和三观等具体问题,平台管理者也存在严重短板,有些是能力问题,有些则是态度问题,此前监管部门对多家短视频、直播平台多次通报整改,目的就是不断督促平台加强内容合规建设。

流量本身没有错,为了艺术也没有错,街拍有自然生长的道理,须以安全健康的底线为基础,两者缺一不可。之于个体,做到这些并不复杂,成都太古里的要求放之四海而皆准。之于群体,监管部门和平台,需要拿出更有效的奖罚制度。

北京商报评论员 张绪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