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西街观察

求解低生育,不能指哪打哪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陶凤 网编:武杉 2023-01-18

1962年以来中国人口的首次负增长,在预期中到来。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这是我国人口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将此归因于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老龄化。

康义指出,新出生人口在减少,与生育意愿下降、婚育时间推迟等有关系,也与育龄妇女人口的减少有关系,这些因素导致了新出生人口减少。

在动辄全民焦虑的时代,生育焦虑一直居高不下。全民焦虑背后是国内社会的高度内卷,这种内卷往往和经济背景息息相关。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高速增长的时代,步步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时至今日,生还是不生,这件“小事”一天天变大。高质量背后高标准,弥漫在全社会的生育焦虑,并非只因生育而起。

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尽量合理分配。因此从纵向看,影响生育选择的,是更加实际的生育成本、生育顾虑和生育环境。从横向看,它串联了生育、养育、教育等一系列客观题,又映照了经济发展、社会变迁、观念迭代等主观题。

中国生育率下降的更大挑战,是从“0”到“1”的生育率加速下跌。一些城市青年更加关注自我实现,对婚姻冷漠,甚至懒得恋爱,在包容进步的都市环境中,他们不再被社会的约定俗成所束缚。在人生选择中,结婚生子是选择之一,而非必经之路。

即便选择生育,养育问题同样重要。物质是重要的,陪伴也是重要的。孩子、房子、车子是有形的,而精力、体力、智力的投入又是无形的。

在竞争更激烈的教育领域,“鸡娃”遍地,学区房抢手,面对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且分配不均,家长们试图用尽己所能的确定性,减少孩子成才路上的不确定性。

一个国家的生育率下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但中度老龄化重压之下的生育率持续下降,则必须引起警惕,否则我们的未来只能负重前行。

正如新生命的降生不仅有着欢愉和满足,也伴随着啼哭和痛苦。作出生育选择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一连串“配套”使人安心。

求解新生人口下降的问题,是求解生育、养育、教育的综合题。要在每一个层面做短期应对,又要在长远布局上下足功夫,拿出真金白银的物质激励是诚意,抛出科学长效的制度设计是保障。

解除顾虑,才有可能解决实际问题。现阶段,为年轻父母提供更专业更实际的保障,为新生儿提供更友好的社会环境,落实职场妈妈的福利,针对多子女家庭的税收优惠,全社会对多育优育人群的福利倾斜都“大有可为”。

人生总是充满悬念,唯独结局没有,每个人殊途同归。但新生,或许是我们唯一可以制造的悬念。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