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西街观察

优化防疫措施,亦要优化就诊思维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陶凤 网编:刘浩天 2022-12-12

连日来,北京120急救热线呼叫量激增。12月10日,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陈志呼吁,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请勿拨打120热线,请为急危重症患者留出急救热线通道。

本月初,继“二十条”之后,国务院防疫优化措施“新十条”加速落地。北京优化防疫措施及时更新,正值冬季呼吸道和流感高发季节,就医高峰来临并不意外。

社会活动逐步恢复,人员流动放宽,不可避免地推高病毒传播的风险。由此带来的退烧药、感冒药、抗原试剂需求大涨,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激增都在情理之中。

针对不少前期政策调整优化的一二线城市,多位专家建议对新冠患者实行分层救治,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重症高风险人群。

抗疫三年,大考来临,医疗机构首当其冲。在这些急于就诊的人群中,未必都是新冠感染患者。一些类似症状的非新冠患者也涌入其中,给医疗机构接诊带来压力。

求解当前的医疗资源紧俏,不仅需要强化与各类患者的沟通,加速形成新的治疗方式和心态,还需要全社会一盘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如果症状不太严重,安心居家吃药隔离成为优选。因为针对“轻症”甚至“无症状”感染者,自愈可能性极高,进入医疗机构就诊或许只求“心安”,但不值得推荐。

与此相对应,把救急通道让给重症和其他疾病的人,让急诊畅通,并通向真正有需要的人,给予他们第一时间的有效治疗,应该成为全社会抗疫的共识。

新形势新任务之下,落实“新十条”的初期,包括相关部门、医疗机构和市民,都要有一个心态调适的过程,有一个应对新问题的过程。

钟南山院士说,我们不可能还用两年前的办法解决现在的问题。病毒传染性极强,但致病性已经大大减弱,顺应现在的局势,更好地优化防疫政策,才能让生产和生活加速回归日常。

我们正式迈向了结束疫情生活的道路,但不意味着疫情结束,反而要求从每个个体到全社会做更多事。这些事有个人防护措施不松懈,强化认识病毒的科普教育,减少内心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

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科学地认识病毒,与病毒为战,其实也是与自己为战、与自己的心态为战。

关注自身健康,监测好身心状态,但恐慌和焦虑心理大可不必,囤积药物和过度就医同样不可取。无论是临床数据,还是一些患者分享的治疗经验,病毒对大多数成年人来说并没那么可怕。

而防疫政策叠加优化,短期内势必给医疗机构加压。提升分级诊疗的智慧程度,更加合理地优化资源,向重点人群倾斜。同时,加强不同机构的精准衔接,提升医疗资源储备应急预案,增强应对危重症激增的各项准备。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