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典藏艺术频道

小隋说画丨书法篆刻家李筱坡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隋永刚 网编:关子辰 2022-01-14

图片来源:艺术家供图

人与世,世与情,情与物。古今有异,人心有别。元代散曲家刘时中《端正好·上高监司》中有“人心不古”之说,因得情入理,后人便常于修身、持家上借以怀古观今,作今日今时的思考。“古”,不是陈旧、保守、僵化,它大可指淳朴的社会风尚,小可指谨严的为学态度。近古必存真。古对于今,为根为源,必然是值得深入研究与玩味的。书法篆刻家李筱坡是一位喜古、爱古的人,他恪守格物致知的精神,与古书为友,与古人为师,在金石书文中,追源溯古,以古开新,所创作的作品既有个人性情又极具文化内涵,而为友人所喜爱、为业界所关注。

李筱坡有学者气质,喜研书法、篆刻与美学诗文创作。他厚积而薄发,在从艺四十余年后,将他的所思、所作集结成三本专著。他的新作《甲骨文书契周易》刚刚出版。书中,他首次把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与周易结合,以周易精句为内容,借助书法、篆刻、绘画三种艺术形式传达出各卦的卦象之意,描绘出天地人的大道,这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新尝试与新实践。他的另外两本为《金文二十四品》与《夔石印痕》:前者是将诗品、画品、书品、印品合为一册的文学艺术著作,其中“印品”是他的博古通今之作,与古人所述的“诗品”、“画品”、“书品”首次组成“四品”,这是中国美学鉴赏理论的一次创新与突破;后者刊刻了二十四印品全部诗文,他用铁笔实践篆刻艺术的各种印风,不仅诗化了篆刻,而且刻石有痕,再现了印的多元风貌,各尽千奇之美。在几本著作完成后,业界专家友人给予了高度评价,毛佩琦、大康、熊伯齐等学者先后题词刊文。此外,著作也受到了读者的喜爱,《金文二十四品》自出版后已经售出近三千册,这样一本古文字专著有如此高的销量,这是李筱坡之前所没有想到的,客观上也验证了高水准的内容质量。

图片来源:艺术家供图

李筱坡的书法以金文、甲骨文等古文字内容为主。两种文字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辨识难度很高,如果要达到熟悉、理解、应用的水准,需要日积月累的研习沉淀。也正因于此,当代从事这种书体创作的人数不是很多。李筱坡从事古文字研究数十年,曾拜于大康先生门下,他谨遵先师教诲,学篆于金,遍习商周多器铭文及古文字的字理、义理,于传统文化中自开新意,艺术上颇有建树。他的甲骨文、金文书法独具风貌,充满高古气和书卷气。这种高古的书卷气象是贯穿在字形、字义及通篇作品中的,这是他个人性情的真实体现。他所书写的金文书法浑厚拙朴,意蕴深厚;甲骨文遒劲挺拔,兼具笔刀韵味。品观两种书体,如读古诗,如阅古文,如赏玺鼎,又如与古长者对话,毫无刻意的模仿造作,全由深厚的古文化修养而来,可谓融时间与空间、内容与形式为一体,给人以庄重肃穆的美感。这是天、地、人与文、书、印的结合,是他追古、写古、思古、开古的心境创造。

图片来源:艺术家供图

李筱坡的篆刻独具匠心,内容别开新意。篆刻是依附于书法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门艺术,需以最少的文字传达最丰富的内容,具有“小中见大”,“方寸之间见乾坤”的特点,因此,篆刻要刻出个性,刻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内容,并不是一件易事。因此,历来的篆刻大家既熟谙于艺术,更有深厚的古文化视野。李筱坡常年浸淫于甲骨文、诗词文学及书画艺术之中,他能够在不同领域作自由的切换与融合。因此,他的篆刻博综诸学,大胆构成,敢于用甲骨文直接入印。他以刀代笔,釆用契辞单刀和双刀之法,不拘印之旧范,融铸金文、古玺的特点,创造出自由新式的印风。作品尺寸或大或小,内容或朱或白,形式或工或肆,可谓开合有度,疏密相间,变化丰富,具有千姿百态的天然美。所篆刻的内容多元,诠释出他为人、作艺的关注与思考。其中,有些内容是关于创作实践的,如“随刀而耕”、“驱铁蛟龙”、“挥斧开胸”;有些是关于美学品评的,如“厚古”、“冲淡”、“高古”、“真卿伟岸,元气自充”、“昌硕顿破,破而意完”;有些是感于自然风光的,如“万山空寂”、“万海无涯”、“雪崩山巅”;有些是阐述人性思考的,如“为善去恶是格物”、“此新光明亦复何言”、“事不避难者进,志不求易者成”。这些篆刻内容源于心境、源于学识,直观而又深入的体现了中国艺术可读、可观、可品的美学价值。

学无止境。艺无止境。中国文化的价值无穷止境。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艺术是文化的呈现。生活中,李筱坡喜静简出,与世务虽拙于逢迎,对创作却能揆情探理。他于不同的艺术门类中勤耕、勤思、勤作,以“人无癖不乐”、“静心之路独自修行”的心态,以“大其心容天下之物”、“潜其心观天下之理”的学识,畅游于古今之间,寻古之文化真谛,写今之艺术精微,以富有现代审美风范作品展示了他的才学与性情,又很好的继承与弘扬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隋永刚(作者为《北京商报·典藏艺术频道》主编)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