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三育”,最难啃的骨头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韩哲 网编:王巍 2021-06-03

本周的人口政策犹如巨石投湖,涟漪不断。最吸引眼球的自然是三孩放开,但更重要的信号,来自会议提出“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要将“婚嫁、生育、养育和教育一体考虑”。

生育是果,社会经济文化是因。生育率降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物质的极大丰富和技术的发达,断开了个人与家庭的利益关联,使得少子化和不婚主义有着越来越坚实的经济基础。

中国生育率降低,除此之外,还有着自己的国情特色。首先是高房价,被戏谑为最好的避孕套;其次是鸡娃文化盛行,导致教育成本高昂,多养力不从心;再次是看护困难,伴生了老人帮带小孩的“啃老现象”。总之,养育成本高居不下,是最现实的,也是最势大力沉的结构性压力。

梁建章说生一个孩子奖励100万,被网友怼回去“你给吗?”不管这是不是“跑火车”,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三万五万的,甚至一二十万,不足以撬动生育意愿。

整个东亚社会,都有着强烈的筛选型文化特征,生育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与养育和教育高度捆绑,紧紧纠缠,牵一发动全身。如果要改,就绝不是小修小补。

事实上,我们还面临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即整个年轻一代,与70、80都大不相同。7080的成长,是目睹中国的落后和匮乏,是见证改革开放的巨大魔力,是真心觉得,奋斗和吃苦,可以改变和正在改变自己的命运;是真心觉得,市场效率和自由竞争,是理所当然的公平和机会。这一代人,对改革开放有着类似“恋母情结”般的执念和信仰,看到的都是市场的好处,而自动屏蔽了市场的幽暗之处。

年轻一代,正是被市场的幽暗所伤,从“丧”到“躺平”再到“内卷”,从小圈子和亚文化,逐渐成为一代人的标签。而来自上层成功人士的“关怀”,无一例外都热脸贴了冷屁股。董明珠说当代年轻人不能吃苦,找工作总是把钱放在第一位,被年轻人群嘲;白岩松“设身处地”为年轻人指点迷津,一句“不会吧”在B站弹幕横飞。哪怕是死者为大的老左,在年轻人中也没有得到善待。

年轻人苦资本久矣。

市场富有效率,也蕴藏着冷酷无情,随着市场不断的升级和走向成熟,资本和巨头也水涨船高,越来越影响资源和机会的分配,越来越表现逐利和功利。外卖员“困在系统里”,码农困在996里,那些新世纪初被神化的企业家被赶下神坛,冠之以资本家。

时移世易,市场在变化,人也跟着在变化。市场初期那种遍地是财富机会的日子不复,致富的门槛在提高,生活的成本在提高,年轻一代感受到更多的天花板和板层化,立场和心态,渐渐与老板们南辕北辙。当初,7080感受到的是市场的美好,要“反抗”体制,现在的年轻一代,则感受到的是资本的贪婪,要反抗资本的压迫。

少年强则国强。洞察年轻人的社会心理变化,为年轻人创造阶梯和机会,为年轻人降低制度成本,为年轻人打开市场机会,将羁绊年轻人甚多的“三育”作为整体考虑,或减免,或激励,让年轻人更多感受市场的美好,而不是相反。

北京商报首席评论员 韩哲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