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网联银联:跨行清算地位是否被削弱

出处:北京商报 网编:王岳 2020-12-07

2020年是央行数字货币崛起的一年,随着国内数字货币试点工作的正式展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央行数字货币将会给我国清算体系带来哪些变化。多位行业分析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央行数字货币如何影响清算机构究其根本要看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运营方是谁,而在未来央行确定数字货币运营机构后,网联银联如何分担功能也颇受市场瞩目。

北京商报

如何影响清算机构

早在2014年,我国央行就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对数字货币的发行框架、关键技术等开展研究。自2019年8月首次公开后,央行数字货币一直在高速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的到来,无疑对现有传统支付体系是一个极大的补充。

一位支付公司从业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从支付体系建设来看,清算和结算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支付体系,可以将结算看作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体视角的方式,与公司、个人或者其他机构之间发生的后台结算行为。而清算则是用来保障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央行已经开发运营了很多支付清算体系、支付系统,包括大小额、银联网联,我们原来所做的清算系统都是面对金融机构。但是发行央行数字货币,要直接面对公众。” 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此前曾在公开场合介绍称,“从这个角度来讲,通过双层运营设计可以避免风险过度集中到单一机构。”

双层运营体系即为,央行做上层,商业银行做第二层,这种双重投放体系即能够顺利提升数字货币的接受程度。谈及央行数字货币推出对清算机构的意义,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究其根本要看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运营方是谁?

“如果在第三方支付场景下,支付一定会经过网联。”孙扬举例称,数字货币可看作用户可以操作的另一个“电子账户”。在这种场景下,网联需要改造以支持对接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但是根据已经披露的专利,交易的细节只向中央银行披露,所以很有可能数字货币的交易记录不保存在网联系统里面,而只是保存在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中,网联只起到中转对接的功能。

对银联来说,在跨行数字货币清算场景下,银联可以建立一个连接各家银行数字货币支付转结的区块链网络。孙扬强调,“这个时候数字货币账户发生跨行交易,银联就可以对发行机构最终使用者结算金额进行记录,银联在这个情况下依然有用。但是根据已经披露的数字货币相关专利,跨行清算只涉及到发起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和清算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并没有涉及到第三方跨行清算机构”。

短期内不会被边缘化

央行数字货币无疑在节约成本、助推支付清算体系高效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创新后的支付场景和生态应用也对清算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来看,央行数字货币试点只在闭环的特定场景试运营,未推广到B端领域。一位支付机构从业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数字货币是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而现有电子支付体系主要也是以账户体系为基础向上发展。如何衔接投放环节的参与者和部分较大型支付机构也值得观察。

此外,B端市场的绝大部分交易场景是基于账户体系进行,业务本身必须确定双方资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因此央行数字货币在B端以及部分C端场景流通中需要进入账户体系,从而进入现有电子支付体系。“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央行数字货币与其他形式的现金一样,流通后还是要走回现行基于账户体系建立的清算体系。”上述支付机构从业人士说道。

从法定数字货币的角度来看,央行数字货币如何把握好与支付清算机构的融合依旧需要时间的检验。银联董事长邵伏军此前也曾在公开场合表达了他的担忧,邵伏军坦言,数字货币的出现是对银联最大的挑战,也是银联最关注的问题。在央行、商业银行双层投放体系下,这个区块链覆盖数字货币的发行以及流通的全过程。整个交易的转结是由区块链网络协议直接完成,如此,支付清算机构会被摈弃,这种情形下的转结支付机构也将被边缘化。

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刘峰看来,构建由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数字货币能够极大降低清算成本,甚至参与各方自行清算无需第三方机构的论调。但是在实际业务中区块链技术还不能胜任现有的高频清算场景,且在保障各方业务隐私情况下利用区块链进行清算,就目前而言会带来更多的工作量,因此短期内清算机构不会被边缘化。

孙扬却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央行数字货币的双层运营体系,一定会精简当前的支付清算体系,央行和商业银行在数字货币系统上的直接对接,将会减少跨行的清算工作量,减少金融机构在各种清算机构中开设的账户,也会促进清算机构对于数字货币可回溯功能,提供日志数据的支持。整体来说,纯粹跨行的清算机构地位或许会被削弱,但是专业场景下的清算机构地位不会被削弱。

谁是最终赢家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网联、银联在央行数字货币的参与度很低,在未来央行确定数字货币运营机构后,网联、银联如何分担功能也颇受市场瞩目。在展业层面,银联主要负责建设和运营全国统一的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提供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相关的专业化服务、制定银行卡跨行交易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

网联则主要处理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实现非银行支付机构及商业银行一点接入,组织制定并推行平台系统及网络支付市场相关的统一标准规范,协调和仲裁业务纠纷,并将提供风险防控等专业化的配套及延展服务。

刘峰指出,从区块链技术角度来说,即使央行选择了区块链作为主要架构技术,也并不意味着支付清算业务会全部由区块链完成。实际上目前区块链技术的短板比较明显,而且现实生活中的业务具备明显的复杂度,不能仅仅只靠区块链技术来完成该业务,未来很大程度上支付清算机构会拥抱区块链技术,将充分吸收和应用区块链技术来发挥自身支付清算的组织功能。

支付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央行数字货币是否按照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应用操作仍有待观察,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应用对服务器的要求太高,不适合零售支付,清算还是要各方都进行参与,肯定不会绕过现有支付清算体系。对于场景端来讲,网联、银联双方一直都在博弈,网联在节假日方面清算覆盖的使用量比较大,银联对第三方机构的影响力更多一些,主要是涉及到银行卡清算这一部分,两家覆盖到的场景也势均力敌。

从央行数字货币的角度来看,王蓬博前期更看好银联,在他看来,“因为银联跟银行的关系比网联更紧密一些,相互之间的利益分配也更广,央行数字货币主要的运营方前期还是银行去执行,这也是银联主要覆盖的场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联、银联‘博弈战’在网联成立之初便早已开始,而后续央行数字货币推出之后会加剧博弈程度,也仅仅只是博弈,不会由于竞争而导致任何一方彻底退出。” 刘峰说道。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