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通往小康之治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 摄影记者: 网编:段跃 2020-08-06

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小康之治史。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距离1979年小平同志首次提出“小康”,已经过去41年。

自1985年,北京商报成为这波澜壮阔历史长河中一朵浪花。那一年,小平同志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历史在1985年前后踩了一脚油门。在崔健“一无所有”的沙哑嗓音里,企业家创业潮涌,人人带着对小康社会的憧憬,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35年来,小康从摸石头过河变成顶层设计,从“吃穿不愁、日子好过”到“全面建成”和“全面脱贫”。小康,从目标变成治理。中国,则换了人间。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北京也经历了自忽必烈建都以来最剧烈的变化,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从增量发展到减量发展,在小康之治的光谱中,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北京样本。

小康之治,北京既提供历史答案,也正在为未来做注脚。在大干快上的新世纪,北京形成了总部、金融、科创、文创的比较优势,形成了超大城市的治理经验;在砥砺前行的新时代,北京重新校正自己的中心优势,形成了关于“都”和“城”的新思维。时间拂过北京的地标和企业,层层叠叠,在这里,可以读懂小康之治。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而一场疫情,又将这已有或待发的变化,或放大、或催生、或历练、或考验。

真金不怕火炼。为此,北京商报推出《小康之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北京样本》的特别策划报道,围绕北京治理的方方面面晕开,透过治理过程的“博弈”和治理思维的鼎新,折射城市结构升级和治理逻辑之变,勾画北京在小康之年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图景。

我们恰在历史进程之中。

治理之难,在于既要也要还要,构成了政治经济学里的“不可能三角”。公平和效率,规模和创新,市场与法治,公序与良俗,权力与权利,等等,构成了彼此勾连又相互龃龉的“二律背反”。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的人就生在罗马。

治理之要,在于允执厥中,与时俱进。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不走老路,不走邪路,不走回头路。以人民不同时期的诉求为中心,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治理不是管理,公仆不是“青天”,这个破执的过程,一直存在。

35年的时间,我们经历了百年未有之大跃迁,也目睹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小康之后,还有“两个十五年”,容不得一点懈怠。小康之治,止于至善。

治理,从来都不是空降的,而是在过去的积累中不断精益求精的。小康之治,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北京疾书,向涛头立。

那些“杀不死”我们的东西,只会让我们更强大。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