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据杂志

“秃如其来”的青年生活

出处:数据杂志 作者:李婷 网编:张兰 2019-10-18

脱发仿佛成为当代青年生活的标志,尽管不是每个青年人都脱发,但几乎每一个当代青年人都会有脱发焦虑。

因为脱发是悬在每个青年人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秃如其来”的脱发不需要任何理由。而随着脱发人群的年龄层次越来越年轻化,即使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如今也不能幸免于难。可以说在脱发面前,我们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

黑发人秃过白发人

2017年《中国脱发人群调查》数据表明,我国脱发人群约有2亿。如果将男同胞的谢顶面积加在一起,差不多有4725平方公里,相当于1/4个北京、3/4个上海、1.5个杭州、1.3个广州那么大。以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的秃顶概率并不是很高,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中国的脱发人群也居高不下,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调查显示,在北上广深杭这5个城市的脱发人群中,成年男性中平均每4人就有1名脱发者,“90后”男性脱发比例则高达达30%。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黑发人秃过白发人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特征,具体来讲,20多岁的“90后”和30多岁的“80后”一起成为脱发的主力军。相比之下,“70前”的脱发人群仅为“90后”脱发人群的1/5不到,看来在两代人共同承担的脱发大业中,黑发人超越了白发人。

此外,在脱发现象中,“二八定律”同样适用于脱发人群。通过对阿里巴巴网络零售平台搜索“脱发”关键词的性别进行比较,近八成的搜索用户为男性。男性秃头常见于女性,这基本上也是不争的事实。

从职业分布上来看,科研人员、教师等用脑过度的职业,和面对电脑辐射并且加班较长的互联网行业,在脱发这件事上更容易中招,而程序员则可能集所有导致脱发的因素于一身,因此更容易成为脱发中的战斗机。可以看出,和脱发呈现正相关的职业往往是大量的脑力劳动、电子辐射、化学接触、工作压力较大的职业。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不过,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在对脱发人群进行画像时,阿里数据通过算法发现:脱发人群的生活方式普遍比较“潮”,他们爱“逛吃”、爱捯饬,更讲求生活品质,同时也热衷于养生。

互联网界的脱发大拿

提到脱发,在北京,西二旗和中关村则是绕不开的两个关键词。在这两片承载着北京绝大部分研究人员和码农的地方,秃头和智慧产生了联系。在中关村和西二旗秃头的人,相较于其他区域或者其他职业来说,恐怕是秃得最心安理得的一批人。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互联网行业作为脱发现象的重灾区,也成为众多程序员们潜在的心病。拉勾网针对北京互联网人做的一份调查显示,在北京的互联网圈,有58%的互联网人存在脱发困扰,其中,比重最高的是产品岗,达到71%,其次是技术岗和运营岗,均存在严重的脱发困扰。

从这批脱发人群的工作和薪资情况我们也能看到,绝大部分的脱发患者每天工作的平均时长超过8小时,而年薪15W-20W是脱发主力军,也是“90后”三年左右互联网人的收入。工作压力成为互联网脱发大军们的最大因素。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今年28岁的小勇就是互联网脱发大军里的一员。作为西二旗脱发群体的一员,六年来,小勇的职业生涯离不开熬夜加班,尽管工作强度没有外界传言得那么恐怖,但24小时待命、半夜随时被叫起来改bug的情况是真实存在的。脱发对他而言是两年前开始发生的事,在那之前,小勇是一个非常注重收拾打扮的人,在理发店烫、染、卷他基本都试过。小勇酷爱新发型,但一场脱发让他“规矩”了不少,再加上随之而来的发福,小勇现在开始转型成熟稳重风,“不仅不敢在自己头上瞎鼓捣了,养生、健身、保持规律作息现在一样不能少。”

image.png

不过身处脱发大军中,小勇对自己的脱发也渐渐保持了接纳的态度,在办公室和众多中枪的同事一起调侃脱发,也成为他们工作时的乐趣所在。对于脱发,小勇也戏言,现在的态度是:不打扰是他最后的温柔。

校园里的少年早秃

今年22岁的小启就是脱发大学生中的一员。作为清北数学系的一名高材生,小启的脱发似乎显得有些理所当然。尽管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学识总是与发量成反比,但对于年轻的小启来说,脱发终究来得太突然。6月中旬的期末考试,小启在考前连续熬了几个大夜顺利通过了考试,但几天之后,他的额前两侧突然就露出来两块白花花的头皮。小启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脱发是从他朋友口中得知的,而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震惊之余立马就想起了他爸爸已经秃掉一半的脑袋,但是在印象中,爸爸明明还是在小启刚上高中那会儿才开始秃的,“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后来居上了。”小启戏言。

不过不同于大多数焦虑的脱发青年,在宇宙中心五道口上学的小启,见惯了不断流传于网络段子上的“光头强”们,早早练就了一颗佛系内心,所以很快就将脱发烦恼抛之脑后,秉持着一股任其自生自灭的心态加入了“光头强”自嘲队伍中,他向来沉寂的朋友圈如今不时会出现一些关于秃头的段子。

事实上,像小启一样“早秃”的大学生并不是个例,数月前,中国青年网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五成大学生有脱发困扰,超七成学生处于轻微脱发状态,15.36%的学生脱发情况严重,12.85%的人则表示自己快秃了。可以看出,学校也已经成为脱发的重灾区。

image.png

关于脱发,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脱发本是自古有之,在杜甫、白居易、陆游这些流芳千古的大诗人那里,早已记录了他们对于脱发的感怀,只是那时,脱发还只是跟衰老联系在一起的,诗人们借着稀疏白发感慨年华已去,大概从来没有想到今天的社会对于脱发有了更多复杂而郁结的意味。

今天困扰年轻人的脱发,到底都是些什么问题?关于脱发,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对于25岁的明华来说,脱发意味着找不到对象、意味着被身边人和陌生人偷偷取笑、意味着不能被社会主流接纳。这个在工作中一直非常拼命的年轻程序员,在第一次看到毛巾上满是头发时,内心遭到了暴击。尽管明华的脱发症状比较轻微,但脱发带给他的焦虑却一点不比严重脱发的人少。走在路上看到秃头、看到脱发广告都会让他不自觉联想到自己,时不时出现的刺激总是让他后背一阵发凉。

脱发的困扰也让他开始思索生活的意义,对于工作中的忍辱负重,明华突然觉得不再能忍受,脾气也因此暴躁了很多,他深切体会到了脱发这半年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改变,但又因为变成现在这样而烦闷不已。明华开始滋生了辞职的想法。

当被问到在自己的扎心大合集里,脱发排在第几位时,明华把它排在了第二位,第一位是贫穷,后面则是单身和年龄。

不难想象,社会对于秃头的刻板印象正在一点点吞噬着脱发群体的内心,尤其在找对象一事上,脱发的确在考验着每个脱发患者的承受力。在微博上,“脱发”热议人群的性别分布为男22%VS女78%,女性用户远高于男性用户,这和脱发人群的性别分布恰好相反。

不过早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邓赐平曾发起一项调查显示,在职场和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能够理智看待脱发人群,偏见或许更深地存在于当事人心中。

脱发自救指南

面对脱发,年轻人更愿意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自救尝试。从买第一瓶防脱护发素开始,到药物治疗,再到生活作息的调整,对年轻人来说,不再熬夜的意义不是因为会猝死,而是因为会秃头。

从各项数据显示来看,基础防脱方法一般包含防脱洗发水、食疗等。京东大数据显示,在洗发类产品中,防脱生发类与秀发柔顺类洗发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非常迅速,2018年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36%、108%。

专业防脱则用上了按摩仪和喷药水,前两者都没有效果的话,部分护发用户则会考虑去专业机构护发。而终极方式就是植发和戴假发。另外,直接剃光头这一“壮士断腕”的做法则会出现在脱发的中后期。

植发人群画像

“90后”、“80后”愿意为“头等大事”买单,但忧伤的是,他们尝试过无数款生发洗发水、护发素后,头顶仍渐稀薄。他们于是开启新一轮探索——植发。根据百度搜索的数据,2015-2017年,植发相关搜索数量增长了114%。

对于潜在的植发人群,在艾瑞发布的一族植发人群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植发行动派群体平均年龄普遍较小,多未婚,且人均收入比较高、学历高,这些年轻人脱发时间短,生活比较小资,但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对于植发观望派,生活则比较中庸,没有特别偏爱的活动。而植发保守派平均年龄比较大,多从事科研和医疗等行业,脱发时间较长,但多已成家,生活比较稳定,对于脱发并不十分在意。

基于当代社会对于脱发问题的重视,可以想象中国未来毛发健康市场的蓝海有多庞大。仅2011年,中国植发医院总量就大增50%,这种发展速度可以说是一骑绝尘。但令人顾虑重重的是,现代护发植发的医疗水准并不能满足整体脱发人群的心理诉求,滥竽充数的植发医院也导致这个行业坑多水深,让人不敢轻易试探。

文 / 李婷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