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马换换)8月22日晚间,上交所通报近期上市公司运行情况,上交所表示,上市公司风险因素在一段时期内有所集中,其原因是多元的,包括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
上交所表示,目前,沪市公司风险因素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质押、债券和商誉风险仍需密切关注,但已有所缓解。第一大股东质押比例达到80%以上的公司178家,质押市场余额约1.62万亿元,距峰值已有所降低。今年到期偿还债券尚有78只、回售债券尚有50只,合计余额约1978.6亿元,绝大多数预计能按期兑付,个别存在一定兑付风险。2018年年末商誉金额约5143亿元,合计减值计提约383亿元,大额减值计提主要集中在20余家小市值公司,整体基本可控。
二是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恶性违规案件有所增加,但属局部偶发。今年以来,有些公司财务造假、内部公司失控、重组业绩不达标,挫伤了市场信心。对这些案件需要高度重视,严查严处。总的来看,这些案件还属局部偶发,要从严从快惩处,净化市场生态。同时,也要看到,上市公司绝大多数还是专注经营、讲究规范的优质企业。
对于这些情况,也需要结合实际,理性分析、辨证看待。一是当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有些上市公司业绩波动,甚至出现经营困难,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不宜简单泛化为“白马股”爆雷。对于这些企业还需给予一定的理解,也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这些企业转型升级、解决困难。二是确有一些公司丧失诚信、严重失控,在外部资金面趋紧的情况下,前期隐藏的问题难以掩盖。尤其是部分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董监高等“关键少数”突破底线,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利益;部分中介机构怠于履职,甚至与上市公司串通违规。对于这一类情况,必须紧盯快查、严肃追责。
另外,截至8月16日,沪市主板市场共有上市公司1487家,总市值约31万亿元。从行业分布看,已经集中了一批优秀的龙头企业,涵盖了金融、地产、钢铁、煤炭、医药、化工、汽车、材料、信息通信等主要国民经济领域。这些企业在经济调整中主动适应,扎根主业,保持了业绩的稳定增长,是经济建设和沪市蓝筹市场的基本盘、优等生和主力军。多维度分析来看,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有所放缓,但运行质量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趋势,整体质量没有出现大的变化。
业绩绝对数上看,沪市公司2018年度营业收入33.5万亿元,约占同期GDP的37%,净利润2.8万亿元,市场容量和深度已远非昔比,对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大大增强。业绩相对数上看,沪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1%和4%,盈利能力较2017年度有所放缓,但主营业务增速仍然较快,尤其是实体类公司延续了去年的良好态势。运行质量关键指标上看,沪市经营性现金流为正数的公司1194家,占比达到80%;扣非后净利润连续三年为正的公司1117家,约占75%;扣除金融业后整体资产负债率为61.59%,近三年基本维持在61%左右。投资者回报上看,2018年度分红金额约9017亿元,创历史新高;475家公司连续三年每年分红比例在30%以上,70家公司连续三年每年分红50%以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