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据华为最新消息,面对美国的持续打压,该公司再次拿起了法律武器,要求法院宣布美国用来制裁外国企业的《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违宪。近半年来,出于对华为5G技术的忌惮,美国对其实施了一系列打击封禁措施,从扣押华为高管到发布禁令,华为不得不发起反击。而华为基于美国宪政体制和话语体系的合法上诉,不论对其自身乃至中国企业,都迈出了有意义的第一步。
法律反击
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在一份声明中称,华为已提起诉讼并在5月28日提出简易判决动议,要求法院宣布《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违宪,因为该法案是典型的剥夺公权法案。
宋柳平认为,该法案没有为华为提供反驳指控的机会,没有为其辩护提供证据,也没有为其提供其他公正的裁决程序,以确保公平地寻找真相。相反,该法只是简单地宣布华为有罪,并施加了巨大的限制,明确的目的是将华为赶出美国市场。这是美国宪法所禁止的“立法机关审判”的暴政。
而即使该法律符合宪法,宋柳平称,这也无助于促进国家安全或加强政府信息网络的安全。它没有解决使用中国零部件或软件的设备所带来的所谓全球供应链风险;它只针对华为。它甚至没有阻止联邦机构继续使用华为的设备;它只是禁止新购买。此外,它对中国政府与其他主要电信公司的合资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没有限制。
宋柳平表示,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府都明白,华为不是中国政府的工具,该公司希望努力改善网络安全,以可承受的价格提供最好的技术。其他这些国家的政府正在与华为合作,而美国却没有。“美国人民最大的希望可能在于法治——美国法院将宣布华为的禁令违宪,并禁止其执行,就像他们以前处理剥夺公权和违反正当程序的法案一样。”
这一声明也发表在了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媒体上。
据了解,《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对某些华为设备实施了广泛的禁令:联邦机构不能从华为采购设备,与联邦政府签署合同的实体不得使用华为设备,而且接受联邦政府资助和贷款的实体也不能使用政府资金购买华为设备。
北京商报记者就此事联系到华为公关部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并未获得新进展的消息。
延续诉讼
实际上,华为这次对美国政府的诉讼是3月诉讼的延续。
今年3月7日,华为宣布,针对美国《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第889条的合宪性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定这一针对华为的销售限制条款违宪,并判令永久禁止该限制条款的实施。
声明称,华为将针对美国《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第889条的合宪性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定这一针对华为的销售限制条款违宪,并判令永久禁止该限制条款的实施。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当时表示:“美国国会通过立法惩罚华为,且从未展示支持这些限制条款的证据,因此,华为不得不决定通过法律行动予以回应。该限制条款违背了美国宪法,妨碍华为参与公平竞争,最终伤害的是美国消费者。我们希望法院能做出有益于美国消费者的正确决定。”
华为指出,限制条款不仅妨碍了华为为美国消费者提供更先进的5G技术,将使美国5G商用节奏和网络性能落后,还将迫使偏远地区的网络用户在高质量、可负担的产品和联邦政府资助之间做出选择,让网络升级更困难、数字鸿沟加剧。
起诉书还认为,对华为的限制还导致美国市场缺乏竞争,让消费者买单。根据行业预测,如果允许华为进入市场竞争可使整个行业的无线网络基建费用减少15%至40%,从而在四年间为北美地区运营商节省至少200亿美元开支。
此后,多个来自美国的消息证实,美国的联邦法院已经就华为公司起诉美国政府一案给美国政府及其多位部长发去了法院传票。
合乎情理
近半年来,美国打着威胁国家安全的幌子,不断对华为实施“封锁”。
去年12月1日,因怀疑违反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加拿大政府扣留了在加拿大转机的华为CFO孟晚舟,称是根据美方要求暂时扣留的,美方因孟晚舟面临“纽约东区未指明的指控”而寻求对其引渡。
5月16日,美国将华为及其70家附属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5月20日,谷歌确认暂停与华为的部分业务往来。
随后,美国方面态度又有所松动。5月21日早间,美国商务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又将对华为的禁令延迟90天实施,直到8月中旬才会生效,理由是,华为及其商业伙伴需要时间来升级软件并处理一些合同义务问题。
对于连番打压,华为则一直以从容态度应对。5月21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华为总部表示:“华为的5G绝对不会受影响,在5G技术方面,别人两三年肯定追不上华为。”任正非还表示,华为也能做像美国芯片一样的芯片。
在美国步步紧逼的禁令下,华为不得不发起反击。此前的3月4日,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的律师团已经对加拿大政府、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和皇家骑警(即联邦警察)提起诉讼,指控他们在未告知她的情况下,就对她进行逮捕、搜查和审讯,这些做法都侵犯了她的宪法权利。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指出,华为在美提起诉讼走司法途径,是合乎情理的,不输于理。如今,熟悉国外政治环境和法律体系,尊重法律且能够运用法律维权,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经之路。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华为基于美国宪政体制和话语体系的合法上诉,不论对其自身乃至中国企业,都迈出了有意义的第一步。而这一案例本身,也是中美摸索新的互动方式的一部分。北京商报记者 石飞月(图片来源:华为官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