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京津冀 > 京津冀

三大科学城如何支撑北京创新转型

作者:方彬楠 姚倩 网编:段跃 2019-02-12

微信截图_20190212212438

不久前,怀柔科学城规划(2018-2035年)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信息公示完成,这也标志着怀柔科学城距离规划实施又进了一步。怀柔科学城是北京谋篇的三大科学城中的一个。除怀柔科学城外,其他两个科学城的规划也有突破性进展。中关村科学城规划也将不日面世,未来科学城规划也已于去年基本通过。事实上,三大科学城的建设,不仅将影响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也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在北京经济转型中,三大科学城该如何高效释放新动能,成为北京集约发展的创新引擎?

建设进入加速期

除完成规划第二次环评公示外,北京商报记者从怀柔区获悉,今年,怀柔科学城将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据悉,在下一步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中,怀柔科学城将按照“指标引领、多规合一、战略留白”的原则,对各类空间要素进行综合布局和统筹安排,将前期专项规划和研究的成果落实在怀柔科学城未来发展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

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怀柔科学城同时将有23个科学设施开工建设。“怀柔科学城是‘科学+城’,是科学研究功能和城市服务功能有机结合的城市形态,它在规划编制和实施方面要更加侧重于打造城市的概念。”据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伍建民介绍,除了控规,怀柔科学城还要完成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综合防灾和地下空间、科学田园和土地增效、智慧城市、城市风貌和景观、海绵城市和水影响、国际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专项规划和专题研究的编制。

镜头转到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城就坐落在这里。2019年,中关村科学城也将有大动作。据了解,海淀区将细化落实中关村科学城规划。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高端芯片、生命科学、颠覆性新材料、空间科技等领域及交叉创新方向,争取重大创新平台和项目落地。支持驻区高校院所一流学科、优势学科、交叉学科等做优做强,强化中关村科学城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领域的“基石”作用。

不仅如此,今年,未来科学城的建设也将提速。“未来科学城将以规划实施为抓手,东区‘一企一策’盘活央企存量资源;西区推进沙河大学城科教融合,加快生命科学园三期建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搞活未来科学城,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作出应有贡献。”据昌平区区长王合生介绍,2019年未来科学城中的生命科学园将进行三期开发,沙河大学城将进行四期开发。回天地区建设将加快进度,计划实施42个项目。

崛起的背后

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北京正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则是北京谋篇的主平台。在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高水平推进‘三城一区’建设”。

“三城一区”指的是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以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中关村科学城要聚焦,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为目标;怀柔科学城要突破,建立国际化、开放式管理运行新机制;未来科学城要搞活,鼓励入驻央企加大研发投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优化提升,建立与三大科学城的对接转化机制,统筹大兴、通州等空间资源,与顺义协同发展,抓好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提高外资引进和开放发展水平,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对于北京来说,科学城不仅是新生事物,发展、发挥好三大科学城的作用和功能,对增强北京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意义重大。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首都高质量发展集聚的新动能,三大科学城也正成为北京创新驱动经济全面转型的新动能。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中关村科学城拥有我国最齐备的创新资源要素、最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最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聚焦所在。

据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介绍,中关村科学城将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加强研发布局,推动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基地和研发平台,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

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三大科学城之一到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定位起步、高水平建设的怀柔科学城,它的战略重要性被不断刷新。总规划面积100.9平方公里的怀柔科学城,在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中肩负着特殊使命,即通过与中科院等合作,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重点布局物质科学、空间科学、大气环境科学、地球科学、信息与智能科学、生命科学六大领域。

根据《2018-2035年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未来科学城将按照组团式发展理念深化扩区方案,实现由央企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向全国科创中心主平台转变;由服务保障央属国企创新向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创新转变;由单一功能区建设向多点支撑、全域联动发展转变。

如何释放新动能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全面提速,创新层次和能级实现了新提升,保持了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400亿元,同比增长7.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保持快速发展,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历史性突破一万家,占全市的45%。以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创客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动力澎湃,独角兽企业达到31家,约占全国的1/5。无论创新底蕴、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创新活力,中关村科学城都已具备扛起创新驱动大旗的基础。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燕霞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关村科学城相对来说基础较好,创新资源最早在此集聚,怀柔科学城和昌平未来科学城可以补充完善中关村科学城的功能。“相信在便捷快速的交通支持下,科研机构间的联系以及创新人才的交流会更紧密,为北京创新驱动经济全面转型赋能。”

因地处中关村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连接线上,未来科学城在“三城一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18年,未来科学城空间布局拓展为“两区一心”,做好搞活文章,盘活6万平方米闲置楼宇。同时组建了5个协同创新平台,引进多个优质项目,滨水公园开园运行,国际人才大厦建成,80万平方米城市综合体部分封顶。

王合生表示,今年是未来科学城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将以规划实施为抓手,昌平区将继续抓好项目落地,做好服务保障,帮助地区企业尽快实现产业化,着眼于促进央企聚集的起步区、生命科学园、沙河高教园区,以及科技商务区之间的相互融通,加强各个组团之间的相互支撑。聚焦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产业,继续引进人才,整学科引进高校院所,并预先留出师生教学之余的创新实践空间,完善交通、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支撑。

目前,怀柔科学城的大科学装置综合极端条件试验装置大部分主体结构封顶,材料基因组等5个交叉研究平台全部主体封顶,加快布局优质的教育、住房、医疗、商业、景观等,“科学”与“城”正在加速融合。在项目建设方面,截至目前,在怀柔科学城已经开建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将在今年实现土建竣工,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也力争实现主体建筑结构封顶。同时,将推进先进光源技术研发测试等5个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基建工程建设和设备研究采购,力争年底前土建工程竣工,设备安装全面启动,部分项目完成调试。

“最终围绕规划蓝图,发展物质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系统科学、生命科学和智能科学五大科学领域,布局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集聚一批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开展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活动,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前沿科学研究和先进技术研发成果,建设绿色生态智慧人文的科学家园,构建符合科学发展功能的空间格局。”伍建民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姚倩/文 贾丛丛/制表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