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近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来自长江水域的第一湾清水已经从雄安新区容城县汇入白洋淀。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正通过易县的瀑河、北易水两个退水闸向白洋淀补水,计划补水1亿立方米,到6月底完成任务。根据《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白洋淀水位要保持在6.5-7米。春季白洋淀蒸发量大,渗透量也大。因此,近日,河北省保定市也决定,利用王快、西大洋两大水库为白洋淀进行生态补水。
据悉,被称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受气候影响,多年来面临干淀的威胁,不得不靠补水过日子。2000年以来,通过连续多年的引水济淀,白洋淀生态环境得到了持续的保护。此次南水北调正常放水,加上保定两大水库的补水,白洋淀补水规模将达到1.43亿立方米,而上一次如此大规模的补水,还是2008年的引黄济淀。
而日前发布的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在打造雄安优美自然生态环境的第一节,就是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即实施白洋淀退耕还淀,淀区逐步恢复至360平方公里左右。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统筹引黄入冀补淀、上游水库及本地非常规水资源,合理调控淀泊生态水文过程。建设水系连通工程,联合调度安格庄、西大洋、王快、龙门等上游水库水量,恢复淀泊水动力过程。
而且《规划纲要》还提出了远景规划建设白洋淀国家公园。完善生物资源保护策略,保护淀区独特的自然生境和景观,保持淀区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努力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试验区和科普教育基地。
可见,打造一个新白洋淀,借助生态补水修复环境尤为重要。因此,今年4-6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启动向北方进行生态补水。调度期间,该工程计划向天津、河北、河南三个受水区生态补水5.07亿立方米。这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运行三年多以来,首次正式向北方进行生态补水。在初步确定的生态补水规模中,天津市为0.47亿立方米,河北省为3.1亿立方米,河南省为1.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将分别向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廊坊、衡水市实施生态补水。其中,经瀑河、一亩泉河和北易水河向白洋淀适当补水,可进一步改善白洋淀水生态环境。
“4月14日早上9:28,南水北调瀑河分水口开始放水;4月17日晚9:54,南水过屯里桥进入库区;4月18日中午进入主库区。”爆河水库负责人刘文德介绍,从瀑河水库到白洋淀,只有短短的50公里,从补水里程来算,可谓是最近的补水方案。相比瀑河水库多年来首次放水补淀,当地居民对大水系的补淀已经习以为常。河北省保定市水利局水系办副主任李悦博介绍,此次补水从4月5日开始,王快和西大洋水库联手放水4300万立方米,预计为白洋淀补水2800万立方米,可将白洋淀水位提升近10厘米。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