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典藏

陈启壮:以古人为师

出处: 作者:记者 隋永刚 网编:王巍 2017-12-28

  

陈启壮

字首之,斋号学古堂,著名张裕钊研究学者,书法家、收藏家。中国张裕钊书法研究会会长,冀东书画艺术馆馆长,唐山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张裕钊书道研究网艺术总监。因在张裕钊书道研究领域成就突出,连续两届受聘担任全国张裕钊流派书法展评委,并作为策展人成功组织《第七届全国张裕钊流派书法(邀请)展》,《廉卿依旧——2017国际张裕钊流派书法邀请展》。

C2017-12-29中国当代艺术2版01s002

《宋诗一首》

  

《桃花源记》 

书法家陈启壮待人温文尔雅,为艺执着追求。从艺30余年来,他遍临百家名帖,各体皆擅,尤精张派书风,尽管书法成就斐然,却一直以谦和的心态修为人生与艺术。他借助书法的研习,与古人为师,与古人对话,对传统的书法经典,无论是理论还是艺术技法,都为我所用,不断提升作品的境界与格调。

陈启壮从16岁练习书法,18岁开始临摹学习晚清著名书法家张裕钊的字体,多年来,他始终致力于晚清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张裕钊书道研究、创作及相关资料收藏,影响波及海内外。

作为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张裕钊以其数十年书法实践,严谨的治学精神,形成“碑骨帖姿,外方内圆”独特书风,开创了影响书坛百年之久的“张体书法流派”,至今绵延不断,被康有为称为“千年以来无与比”的“集碑之大成者”。多年来,陈启壮勤于临池,在研究与探索张裕钊书法艺术过程中,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陈启壮表示:“从学术层面上讲,张裕钊先生非常准确的化解了艺术继承与创新问题的矛盾,虽然张体书法带给人的感觉是耳目一新的,但他的书法作品当中古人的影子无处不在,甚至可以说没有一笔不是古人的,他的书法是富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喜爱,陈启壮的学古堂既珍藏着各式张裕钊书法真迹,又有大量晚清民国石印张体字帖,可谓目前国内外收藏整理张体书法流派珍贵资料第一人。

“以古为新,古中求新”是张裕钊书法之精髓所在,这也是陈启壮对自身的要求。经过多年的研习,他的笔下精确呈现了张体流派“外方内圆,碑骨帖姿”的独特书风,他在运笔之时则注重“稳、准、狠”三字,以求得气韵生动、骨力内涵。可以说,陈启壮已经深刻领略到了其“以古为新,古中求新”的神韵。

为了能将书法做成一门学问,陈启壮在2007年创办了“张裕钊书道研究网”,每天都会上网与喜欢张裕钊书法的朋友切磋交流,他还在网站上创办了教学平台,供初学者学习。“这个网站没有商业运作,完全是为了给书法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平台。”陈启壮表示,自从网站创办后,他也结识了很多朋友,大家经常组织在一起展示作品,互相交流书法创作中的心得体会,而且他自身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水平。

此外,他的专著《碑骨帖姿——张裕钊书道研究》的出版面世,填补了国内张裕钊研究领域空白。书中,陈启壮不仅将珍藏的大量张裕钊书法第一手珍贵资料与广大张体流派书法爱好者分享,还将自己多年对张裕钊书道研究成果一并奉献给读者和书家。除了《碑骨帖资——张裕钊书道研究》之外,陈启壮还先后著有《启壮书法作品集》、《张廉卿墨迹——宝剑赞》等多部作品。

如今,陈启壮的临摹50种碑帖网络课程正在筹备制作,他希望以此方式,让更多的人关注书法,培养更多人学习传统文化。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