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典藏

艺术创作要置于国际语境中

出处: 作者:记者 隋永刚 胡晓玉 网编:王巍 2017-08-24

  

编者按: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艺术圈起起伏伏,从艺术创作到商业市场,有高峰、有低潮,有认同、有争议。作为艺术品的创作者,艺术家作品及创作状态不可回避地处于关注的中心,与此同时,围绕在艺术家们周围的画廊、拍卖、媒体等机构,共同勾画出当下艺术圈的生存状态。对于这些现象,每个人角度不同、位置不同,认知也会不同。在此背景之下,我们邀请艺术行业的长期参与者阐述他们眼中的艺术和市场。

面对新兴科技不断变化带来的全球化新趋势,艺术家们的创作思路也会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进化与革新。面对这一现象,当代中国优秀艺术家周松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做艺术要有全局观,要善于解构中国文化,取之精髓与当代科技、哲学文化相融合,创造出有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

北京商报:国外的双年展和国内有何不同?

周松:这两年我经常参加国外举办的展览,从评判体系上来说,他们是用国际化的标准来评判艺术品的学术与价值,他们对绘画、装置、影像是一种全局思考,考虑艺术作品呈现的整体脉络。国内的艺术作品,有一部分是对传统艺术作品的继承与发展,也有与时代同步前进的当代艺术,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去创作,多看,多学习,多挖掘一些值得让人深思的观念意识并用最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最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是不受“国内国外”这样观点约束的。

北京商报:您如何理解世界艺术的发展?

周松:艺术的发展一定是包容和融合的。随着计算机信息、人工智能等革命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变革以及强大的宇宙观将形成新的艺术概念。世界艺术的发展是有脉络性的,一定要根据时代性来解释美术史,这才是深刻透彻的。整个美术史是一个慢慢开放的潮流,艺术的发展在不一样的阶段肯定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时代特征。

北京商报:当下的艺术创作有什么特点?该如何把握?

周松: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整个社会、人类文明在变革,艺术自然会变革。当代艺术家的思维很自由,艺术观念上有很大的自我发挥空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得非常好,艺术家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大的认可度。为什么能够迅速崛起?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让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有了同步发展的空间。未来好的艺术家一定是取决于对艺术的不断探索、独立的世界观、超前的表现形式等综合的掌控,才能做出更新颖、更学术的作品。

北京商报:目前的氛围中,艺术的影响力是不是和经济关联密切?

周松:由于现代大众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大家对艺术品的高度关注,艺术品与市场的关系日益密切。但优秀的艺术作品需要经得起市场与时间的考验。这五六年除了艺术创作我一直关注历史、科学研究、哲学理念、宗教的意义。学科的多元化是服务于人类整体发展的,要有全局观。艺术家需要对不同的领域进行深度的思考,才能激发出与时代同步的创作火花,既有时代特征又与灵魂契合的艺术作品。艺术表现形式有不同流派,不同艺术家的想法也不同。要站在一个系统的、客观的角度来思考。跳出艺术看艺术,可以看得更清楚。

北京商报:艺术家该如何思考自身的定位?如何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周松:艺术家在不同的思想释放阶段会有不同的艺术创作理念和作品出现。以自由的创作理念去呈现对社会、对哲学理解、对生活、对自我追求的艺术境界的表现。我画油画之前一直学习中国画,能深刻领会中国“道”的哲学境界,它所追求的艺术理念是“意境”,“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我把这种玄妙的哲学观用艺术的形式呈现。我提倡中国文化,不落在具体形式上,而是落在精神高度上。

我最近创作了一批与人工智能有关的作品,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表现形式很具象,但是我把它图式画,细节放得很大,远看又很抽象,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从哲学层面看,我的创作很有中国文化的特点,但外在表达和内容上又很国际。我们做艺术需要学会变通,丰富大家的感观,让观者感到既有中国意境又有世界语境。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胡晓玉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