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11月进出口大幅增长超预期 明年初外贸有望减压

出处: 作者:张畅 ,张利涛 网编:蒋梦惟 2016-12-08

1461171500251

C2016-12-09新闻2版表格

中国外贸进出口迎来了一个“暖冬”。12月8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35万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出口1.32万亿元,增长5.9%,自今年8月以来首次“转正”;进口1.03万亿元,增长13%。外贸数据实现进出口“双增”的同时,也远超此前市场预期。更令人欣慰的是,11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同比也出现回升,预示着明年我国外贸压力有望得到减轻。分析认为,近期密集出台的外贸扶持政策叠加人民币贬值因素,较为有力地刺激了国内企业生产销售信心。

外贸数据大幅回暖

具体来看,今年1-11月,一般贸易进出口小幅增长、比重提升,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12.02万亿元,增长0.5%,占我外贸总值的55.1%,较去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6.57万亿元,下降5.7%,占我外贸总值的30.1%,比去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

主要出口地区方面,我国对欧盟、东盟、日本等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对美国进出口下降。其中欧盟更是成为我国今年1-11月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往来贸易额3.26万亿元,增长3.1%,占我外贸总值的14.9%。有业内人士披露,目前中国是欧盟企业采购考虑的首选地,欧盟企业每年从中国采购的零售业占总进口的50%。

值得一提的是,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继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今年前11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达8.37万亿元,增长3.5%,在外贸总值中的占比近四成。不过令人担忧的是,我国一向较为强势的机电产品和服装等部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表现依旧较为疲软。今年1-11月,我国机电产品、家具、箱包、机械设备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2.6万亿元,下降15%,在出口总值中的占比也萎缩至20.9%。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曾公开表示,虽然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但当前纺织服装出口面临不小难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产业和订单向东南亚、南亚等低成本国家转移,使得周边国家纺织服装产业迅速崛起,挤占了我国一部分出口市场的空间。

而在主要商品进口方面,铁矿砂、原油、煤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下跌。其中原油、成品油进口价格跌幅超过10个百分点,汽车进口数量则减少3.5%。

“总体上看,出口数据的回升主要来源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11月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速由-5.8%大幅回升至8.08%,对欧盟出口由-8.83%回升至5.64%,对日本出口增速由-3%回升至3%,“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出口增速为-2.67%,增速较上月继续下滑。”

人民币汇率、利好政策共同拉动

外贸得以一改数月以来的疲态,是多项利好共同作用的结果。“首要因素就是近期备受关注的人民币贬值问题”,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人民币贬值直接刺激了外贸企业出口积极性,客观上来说可以让外贸企业获得更多收益,“人民币贬值后,企业出口产品有更多的降价空间,有助于增强产品竞争力,此外,特朗普成功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国基建预期升温,经济数据向好,加息也基本确定,人民币贬值在可预期范围内,国内企业逐渐恢复信心,积极接单生产。”

与此同时,国内密集发布的多项利好政策也成为了有效助力。白明表示,今年11月起,国内400多种产品出口退税率提至17%,其中包含照相机、摄影机、内燃发动机等产品,“这直接刺激相关企业的出口积极性,相关产品企业出口意愿增强。”而海关也在同期实行了多项通关便利化措施,包括市场采购试点、跨境电商试点、单一窗口以及全国通关一体化等等

而在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看来,11月出口好于预期,除了去年基数因素的影响,也与短期内国外节假日密集,市场需求增加,外商因而纷纷增加库存有关。“近期我国月度外贸数据波动较大,主要原因还是国内经济较为低迷,且近期国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导致进出口整体较为疲弱,因此没有必要因单月数高低过于悲观或乐观。”

不过邓海清却直言,外贸数据改善的根源并非是基数原因,而是印证了我国经济迅猛的回升势头。“11月进口增速在基数大幅抬高9.7%的情况下回升8.1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则在基数不变的情况下抬升7.6%,相较于8月由于基数抬升带来的外贸回升而言,11月的外贸数据的改善幅度相当可观”,邓海清表示,考虑到11月人民币实际上仍维持贬值势头,进口的实际回升幅度更大,显示我国内需坚实回暖,经济回升势头迅猛。还有专家指出,今年9-10月,国内房地产市场火爆,虽然11月有所下降,但是巨大惯性作用依旧带动了基础建设、房地产系列产品等相关产品需求持续增加,从而推高了进口数据。

延续向好趋势难度升级

时至年末,明年进出口走势究竟如何引发了各界讨论。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披露,具有前瞻作用的11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6.9,较上月回升1.3,其中,根据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11月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回升0.8至40;新增出口订单指数、经理人信心指数分别回升1.8、0.7至41.3、45.5,企业综合成本指数回落1.9至25.5。“这表明明年初我国外贸出口压力有望减轻。”上述负责人表示。

然而,徐洪才却表达出了不同的观点,“因为人民币兑美元贬值,所以我国外贸增长态势存在一定程度的‘虚火’,目前中国出口面临较大压力,而进口增长使我国进出口顺差不断收窄。如果直接用美元计算我国进出口增幅就能发现,11月出口同比实现0.1%的增长,进口同比增速6.7%,远低于以人民币计算的增幅。”

考虑到明年全球或出现新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全球经济料维持疲软态势,李慧勇也表示,新一年我国进出口将继续筑底,“明年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总体高于今年,可能导致贸易顺差有所减少,经济红利削减甚至消失,需要提高警惕。”另有分析指出,要延续进出口向好趋势确实有不小难度,预计明年出口会基本持稳,但单月的波动较大,可能出现一个月超预期,一个月低预期的情况,进出口整体或持平或略微负增长。

而白明则直接地用三个词来形容目前中国进出口面临的形式和未来发展:无困难、较困难、很困难。他解释,国际市场供给充足,使得进口“无困难”成为我国外贸发展未来趋势;中国持续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地带战略发展,在中国-东盟、中国-新加坡、中国-巴基斯坦等开展自贸区升级研究,并取得一定的外贸成绩,“在国内,中国则利用自贸区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政策红利。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持下,众多大企业利润回升,对外贸易溢出效应增加”,但中国需要面临国际市场需求低迷,贸易持续疲软的问题,白明总结,11月经济只是回温,长期来看,中国进出口整体实现持续增长“较困难”。

最后,白明用了“很困难”来描述我国出口发展前景。他表示,目前国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尤其是特朗普在竞选时承诺,将会向中国征收45%的进口关税,并给中国戴上汇率操纵国的帽子,令中国的出口前景蒙上阴影。白明甚至预测,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将频繁使用“双反”措施,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

徐洪才也表示出同样的担忧,他指出,虽然人民币贬值带来暂时性出口增长,币值兑换为企业带来收益,在产品价格上也获得了相应优势,但国内加工产品依然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问题,此外,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优于中国,致使东南亚加工贸易产品竞争力增强,中国加工贸易面临调整和升级,“在提升产品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中,短期内技术进步难以消化国内成本的消耗,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降,管理成本也不断上升,导致我国外贸压力依旧很大。”

在提到如何帮助外贸走出困局时,白明认为,我国应该在稳固固有加工贸易优势的前提下,加快培育外贸新优势,“对于中国传统外贸强项产品,例如鞋、帽、玩偶等加工产品,通过技术改造,提升附加值;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则要形成产业集聚,发挥产业上下游集聚效应,在手机、高铁、核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快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张畅 张利涛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