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西街观察

乌镇里的中国科技新叙事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陶凤 网编:王巍 2025-11-10

宇树科技王兴兴、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群核科技联合创始人黄晓煌、云深处科技创始人兼CEO朱秋国、《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DeepSeek资深研究员陈德里……

相比老熟人老面孔,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因为“六小龙”首次乌镇对话备受瞩目。

王兴兴说,得益于强大的供应链和自研技术,做出了更廉价、性能更好的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黄晓煌感慨公司转型,从用GPU做互联网,转向用GPU做空间智能,不光服务人,还服务机器人。陈德里介绍,从创业之初就以追求AGI为核心目标,坚持长期主义,舍弃了很多短平快的支线业。

他们分享的是各自的创业故事,也是发生在机器人、脑机接口、空间智能、游戏科技、开源AI等前沿领域的创新故事,从平台巨头到AI创业者,中国科技叙事正在同步更新。

科技创新,离不开新人新气象。

从乌镇启幕的“互联网+”到如今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全球技术的新浪潮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缩影,更是“六小龙”等创业企业崛起的时代背景。

从大的幅面看,互联网不断拓展疆界,对产业发展、经济结构、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加速到来,互联网渗透深度不断强化,跃升到跨界融合的新阶段。

再从微观看去,无论是独门技术还是独到的见解,人工智能时代重塑生活图景,顺势催生了大量创业风口。

科技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不管是拿着锤子找钉子,还是对着钉子找锤子,需要大厂的各尽所能,也需要小厂的各显神通。

当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步入深水区,中国AI领域突破性进展引发广泛关注。与之相伴,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小厂“小龙”走上台前。

无论是DeepSeek的大模型以开源模式掀起技术浪潮,还是宇树科技背后的机器人产业风暴,不仅打破传统大厂“垄断”的固有叙事,更以新技术新模式为坐标,展现中国科技创新的独特生态。

而生态之所以重要,在于基础研发、应用技术、金融支持,缺一不可。

群核科技递表港交所、宇树IPO紧锣密鼓,来自细分领域的多起融资落地,科技与资本的深度互动互相认可,带来的价值重塑同样在这些新玩家身上得以兑现。

“六小龙”之外,还有很多“小龙”“小虎”,它们虽然还未声名远扬,但已在不同领域崭露头角。这些新势力不仅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也在资本市场收获了投资人的认可。

从互联网开源生态的全球共振,到天时地利支撑的创新土壤,再到资本市场的同频共振,属于中国的科技新叙事,是一场资本逻辑的破局,还代表了中国科创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新范式。

发生在乌镇的中国科技新叙事,既是对互联网未来的追问,亦是对未来中国的深刻注解。

小镇,等着更多“小龙”。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