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张畅)12月6日,知名招聘咨询服务机构米高蒲志公布了《2017年Michael Page亚洲地区薪资与就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内地45%的受访公司表示期望在未来一年将员工的工资提高6%-10%。与此同时,近期各省市也陆续公布了工资指导线,虽然数值虽有所下降,但依旧保持了增长势头。不过不少企事业单位职工向北京商报记者反应,他们对工资上涨的感受并不明显,对此有专家分析称,连年上涨的物价成为了稀释工资涨幅的重要因素之一。
《报告》称,随着中国本土企业迅速成为有能力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雇主,中国的人才竞争也可能加剧,而曾一度拥有较强雇主品牌策略的跨国公司在人才招聘上则变得更加谨慎。米高蒲志大中华区高级董事总经理安迪·邦托预测,随着中国就业市场的日趋成熟,中国员工将持续关注职业晋升和发展,而不会仅仅着眼于薪资多少,“尽管中国经济形势有所调整,但2017年中国内地的招聘前景仍将保持乐观,有望增长的行业是目前具有全球吸引力的行业,例如可再生能源、金融技术、社交媒体和消费电子等。”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海南、北京、山东等19个省(区、市)已先后公布了今年的工资指导线,与去年相比,多个省份的指导线数值都有所下降,平均基准线为8%,基本与米高蒲志的预测相同。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表示,当前我国整体经济是下行走势,工资的增长也要跟经济增速相适应,“但工资指导线下降,并不意味着工资进入负增长,只是工资涨幅较以往有所减少。”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我国工资指导线一直保持着连涨的势头,其中,代表企业工资增长的一般指导意见的基准线平均水平在10%左右。分析普遍认为,分析普遍认为,考虑到我国往年各省工资指导线的平均数额,本次下调幅度并不大,影响也较为有限。
不过职工们对钱包变鼓的感受却没有那么强烈,也时有工资涨不过CPI的抱怨。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社会学博士单菁菁直言,近年来上涨较快的物价水平,成为了稀释工资涨幅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各方面物价均出现上涨,人民币购买力自然相对减弱。”此外,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工资基数的上涨,也带高了社保缴费数额,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职工实际到手工资的数额。
不过在单菁菁看来,尽管与上年相比,工资上涨的幅度并不明显,但放到更长的历史时期比较,我国职工的综合购买力还是有显著的提升,“相较十年前,现在有更多的国民能够负担出国旅游和奢侈品消费,这正是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显著提升的佐证。”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