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我国将建价格形成机制适当提高部分药材价格

出处: 作者:蒋梦惟,张利涛 网编:蒋梦惟 2016-12-06

北京商报讯(记者蒋梦惟 实习记者 张利涛12月6日,国新办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中医药发展情况。对于今年起尤其是秋季后我国中药材价格猛涨的现象,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承认确实是实际情况,但他也表示,我国中药材价格过去一直是偏低的,我国需要在大力推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保障供给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价格调整机制,有些药材价格要适当提高。

随着我国民众对医药产品、服务的需求愈发提高,中医药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青睐,尤其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里约奥运会、G20杭州峰会更是接连出现了中医药热。然而,不断走高的除了中医药的关注热度外,还有中药药材的市场价格。药材资深专家、原北京同仁堂药材参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志举直言,今年以来,我国中药药材价格确实出现了普遍上涨。业内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当归、党参、三七、五味子这几种主要中药药材价格的同比涨幅分别达到37.7%、99.5%、80.4%和103.6%。另据药通网中药材分析人士介绍,除了上述药材外,今年大部分中药材都呈现上涨趋势,包括小品种药材也大幅上涨。

有分析人士认为,药品涨价主要是因为种植面积减少、天气因素等非人为因素使得产量减少影响了供需关系。而针对上述几个涨幅较大的药材,该人士表示,主要是因为这些药材需求量大且逐年上涨,疗效也已经普遍得到监管机构、医学界和市场的认可,但也不排除经销环节的市场操纵行为,“然而归根结底,中药药材价格调整机制没有理顺、不够合理仍然是核心症结之一。”

在提到往年中药药材价格长期维持较低水平,没有跟随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而进行调整的原因时,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田瑞华表示,这主要是由于中药材常用的几种中药材需求量变化不大,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变化不大,供需关系长期没有变化所致。此外,由于相关部门在中药药材种植环节监管不到位,药农为追求利润,在种植过程中存在过度使用化学药品的问题,例如对根部用药药材,药农过度使用生根粉、膨胀剂等化学药品,导致一些药材在检验过程中被曝出存在各种指标不合格等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材的收购价格上涨。

不愿意透漏名字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国要建立合理的价格调整机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药材原材料期货市场,在资本环节屏蔽药材的囤积,通过市场的手进行价格的有序调控。他特别提到,目前已经有些地方开始尝试中药材期货,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起到真正的价格调节的作用,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政府在推进过程中没有将主导权更多的放给市场,对市场的干预程度过高。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