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国家发改委再出手为煤价降温

煤电企业中长期合同有望“遍地开花”

出处: 作者:记者 蒋梦惟 林子 网编:王诗文 2016-11-17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林子)在煤炭价格终于出现下降趋势后不久,我国再度出手继续为煤价降温。11月17日,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披露,日前,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组织召开了推动签订中长期合同做好煤炭稳定供应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指出,目前我国重点煤电央企已全部签订中长期合同,各地要加紧组织协调,引导更多企业签订中长期合同。

国家发改委在本次会议上指出,目前煤炭、发电企业签订中长期合同开始在更大范围进行,由于重点企业示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和市场预期改善,同煤、伊泰、粤电、浙能等地方企业正在积极跟进。未来我国要继续加快签订中长期合同,各地要加紧组织协调,引导更多企业签订中长期合同,并切实健全定价方式,严肃违约责任,加强信用监管,确保合同有效执行。

11月8日和11月11日,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分两批与五大发电集团签订了电煤中长期合同,锁定了资源和运力。确定从12月1日起,按照“基准价+浮动价”的定价模式、5500大卡动力煤535元/吨的基准价格水平执行。不过尽管已经有重点煤电央企牵头表率,但在煤电市场上,央企所占的市场份额并不是最多的。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五大发电集团的装机容量和火电量目前在全国市场份额占比约44%左右,而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则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相比于两家主营煤炭的央企,各省市地区的煤炭国企、上市民企所占的市场份额更多,这意味着我国目前至少有超过一半的煤炭、电力企业之间没有签订中长期合同,还有较大的推进空间。

实际上,早在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煤炭经营监管办法》,鼓励大型煤矿企业与耗煤量大的用户企业签订中长期直销合同,不过,此后我国煤炭价格趋于平稳,中长期直销合同也并未再被不断大力推广。韩晓平表示,国家发改委之所以再度重启中长期合同,主要是因为现在市场上囤煤、炒作的情况十分严重,大量中间商以低价购煤,再高价卖给电厂,以此赚取差价,而在签订中长期合同后,煤企将稳定地给电厂供煤,中间商可以运作的空间会越来越小,投机炒作的情况也将被遏制。

对于在各省市地区的煤企电企中推广签订中长期合同的做法,韩晓平表示,目前中长期合同的定价是535元/吨,略低于煤价疯涨的市场价格,可能会受到小部分煤企的抵触,但我国已经承诺优先为签订协议的煤企提供运力保障,不签订协议的煤企可能在煤炭运输方面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在煤炭市场不断萎缩的背景下,也难以存活,因此签订协议的工作不会遇到太大阻碍。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