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实习记者 张利涛)针对欧盟频繁指责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要求不歧视欧盟企业一事,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在11月17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予以驳斥。他表示,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此外,今年前10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6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
孙继文以一组数据佐证上述观点。今年前1-10月,欧盟28国累计对华投资设立企业42657家,实际投入外资金额5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5%,远高于同期我国实际使用外资4.2%的增速。其中,在欧盟28国中,英、德、卢森堡和瑞典对华投资同比大幅增长,分别为119.9%、86%、154.2%和52.6%。此外,美国对华投资也表现为持续增长,美国对华投资同比增长79.8%。
实际上,一直以来中国都在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去年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而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审议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4部法律修正案,这些都使得在华外资企业近几年面临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比过去更规范、更透明、更公平。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今明两年中国继续被列为最具前景的投资目的国首位。商务部研究院区域合作中心主任张建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中国一直在简化外资投资程序,且不断放开市场准入。
有分析认为,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是一场舆论“阳谋”。张建平表示,全球经济持续下滑,国际贸易环境严峻,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内在要素成本上升,外资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减少,一些在华外资低端企业相对优势逐渐缩小,导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但部分国家和地区便以此造势,试图借以扭转国际投资流向,阻挠中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美欧日的“再平衡”和“再工业化”争取时间。
另一方面,欧盟与中国在双边投资关系上,在具体的投资程序和市场准入方面有差异。张建平强调,世界各国在投资程序和市场准入上都存在差异,欧盟企业以欧盟的政策标准来评判中国,显然有失公允。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欧盟、美国表面上指责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背地里却频繁对中国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这对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和双方贸易是不公平的。“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和出口产品受到国外挤压,而对华外资企业却享受着中国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这对于中国外贸企业及其不公平。而叫嚣中国歧视欧盟企业,正是因为欧盟对中国不断进行贸易战和反倾销调查的心虚表现。”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但在吸引外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经济增长新动能,调整产业结构。张建平告诉记者,中国在吸引外资过程中,应该扩大服务业和高新制造业的开放,在实施的外商投资正面清单中,更多加入中国亟待变革的领域,在吸引来华投资政策上,更加注重精细化,而非一味的追求数量增长。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