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去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首现负增长

出处: 作者:蒋梦惟 网编:蒋梦惟 2016-10-19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昨日,国家卫计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去年末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为2.47亿人。就此,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去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是国家卫计委公布该数据以来出现的首次负增长,即从2014年末的2.53亿人下降至2015年末的2.47亿人,降幅为2.4%。业内表示,流动人口数量明显下降与劳动力人口连年负增长,以及外出工作人群回原籍定居意愿越来越高密切相关。

会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刘谦介绍,据统计,截至去年末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进一步分析称,从近几年流动人口的变化趋势来看,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在城市居住的时间出现了明显稳定化的特点,在城市定居的意愿越来越强,且定居能力在逐步提高,这部分人口虽然也叫流动人口,但实际上市不流动的。“另外,流动人口的空间形态和流动原因明显呈现多元化趋势。”段成荣举例称,比如5年前、10年前,跨省流动人口占比较高,一直维持在2/3甚至更高的状态,但最近省内流动规模愈发庞大,以学习、培训而非务工经商为目的的流动所占份额越来越多。

在介绍各界较关心的流动人口流入地分布情况时,段成荣表示,近几年人口流向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保持向东部沿海城市集中,但中西部迅速发展起来的城市群比如武汉都市圈、成渝城市群,在吸引流动人口占比上也有所增加。

在提到去年我国首现流动人口负增长的原因时,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整体来说,这是主要由于流动人口中占比最大的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降低所导致,“2014年开始,我国劳动力人口开始呈现负增长态势,持续几年后肯定会导致流动人口整体规模的缩水。”李国祥表示,而且近年来中西部发展不断提速,就业机会越来越多,这些往年一直是劳动力净流出的城市开始逐渐减少了人员流动,叠加大量外出就业的人员家庭长期不能跟随自己在工作地生活,使得流动人口回乡意愿增加,因此在户籍所在地就业或者离土不离乡就业的劳动力与日俱增,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流动人口加速减少。

对于业界担心流动人口数量减少会对城镇化进程产生阻碍的问题,李国祥予以了否认,他认为,城镇化分为异地城镇化还有就地城镇化两种,而后者即为将发展较好的农村并入城镇的过程,属于新型城镇化中很典型的特征,越来越多人口回到或留在原籍就业将加速就地城镇化推进。

对于未来我国人流流动趋势,段成荣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内流动人口还会继续保持大规模存在。“目前我国大部分流动人口的主要意愿还是继续在当前流入地或者大的流入地体系内继续停留下来,而且近年来,从小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向东部大城市、特大城市流动的‘城城流动人口’规模还是不断增加的,这部分人口所占比例从原来的不到10%已经发展到30%,未来可能还会持续增长。”段成荣表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