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按规定详实报送企业资料,被司法部门判决有失信行为,被税务机构通报偷税漏税……甚至产品质量、卫生等出现问题,企业的失信记录都会在“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上被公开。据北京市发改委、市工商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共有16.5万户企业被列进经营异常“黑名单”,企业办理行政业务、贷款、招投标等都将受限。
据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已有55个部门参与“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的信息归集,内容涉及税收、安全生产、环保、旅游、食品等众多领域。目前,企业信用信息网归集的信息总量已突破7500万条。系统共编制了企业信用信息归集规范和6大类、588小类的企业信用信息目录。其中,全市累计有16.5万户企业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企业信用信息网共归集了41家执法单位的170余万条行政处罚信息、市高级人民法院近400万条司法裁判信息和全国296万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行政处罚、司法信息等警示类信息占信息总量超过11%。企业信用信息网已累计向社会提供查询12.6亿户次,日均查询量超过200万户次。
此外,市工商局数据还显示,已锁定被吊销企业的法定代表人62万人,限制全国296万“老赖”在企任职,锁定犯罪记录人员超过6万人。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在短短两个月左右时间内,受限“老赖”增加了18万人。
北京市工商局企业信息处副处长李崧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在各行政机构内已经实现平行打通,不同监管部门每周更新企业的违规、失信记录,同时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在其他机构办理业务时也将受到“重点监控”,进一步拦截失信企业的违规或不法经营行为。如金融系统会对企业贷款从严审批,企业招投标、上市等行为都可能不同程度受限。同时,公众通过该系统查询将要合作的企业伙伴,也能作为重要的资质考量。
据了解,目前已有工商、税务、质监、卫生等10家政府司法部门与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自动交换。将法院刑事司法裁判信息、被吊销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信息、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等整合汇总,形成任职限制数据库“黑名单”。对于工商管理部门而言,将在登记注册环节实现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任职限制。
李崧表示,由于被列入“黑名单”后,企业办理行政业务受到限制,因此16.5万户经营异常企业中已有2万余户企业主动提交缺失材料或补缴罚款、欠款等,并到监管部门申请移出“黑名单”。“这说明该监管系统的信用约束作用已经初步显现”,他说,在监管联动之下,北京连续三年企业年报率超过90%,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列。
无独有偶,北京市商务委昨日透露,已启动试点对在京外资企业进行经营信用的“积分制”监管。系统于10月10日正式上线试运行。北京市商务委服务业扩大开放办公室协调推进处处长赵珲表示,这个“双积分”信用监管系统是对工商管理部门“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的一种补充,专门针对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将外资企业信用信息单独形成查询和监管系统。但这一系统与“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外资企业在本国母公司以及在海外经营的信用记录。该系统也已实现在多部门间横向打通录入,联合监管。北京商报记者 王晓然/文 贾丛丛/制表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