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张畅)在一年内实现爆炸性增长的虚拟现实(VR)产业,背后暗藏诸多隐忧。近日,工信部下属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2016年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披露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产业潜力巨大,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包括软硬件技术局限、应用领域有限等。业内认为,当前VR产业距离真正的大规模应用仍然具有相当差距,如何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尽快实现产品商业化是每一个VR企业的当务之急。
白皮书指出,当前我国VR硬件技术仍存在使用不便、效果不佳等问题,硬件的处理速度不能满足在虚拟世界中实时处理大量数据的需求,而相关设备的价格更是高昂,一个头盔式显示器加主机成本就要上万元。此外,大多数VR软件普遍存在语言专业性较强,通用性较差,易用性差等问题,相关的算法和理论也尚不成熟,在新型传感机理、集合与物理建模方法等领域都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而在实用性方面,白皮书直言,现阶段的VR技术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和高校科研,在教育、工业领域应用还远远不足,未来应努力在消费级领域的不同行业发挥作用。
在业内看来,我国VR产业正处于爆发前夕,即将进入持续高速发展的窗口期,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今年全国VR产业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6.6亿元,并将在2020年超过550亿元。但作为一个还未完善的产业, VR 产业链仍显得非常单薄,和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硬件制造商相比,内容生产工具制造商、内容提供商、内容平台搭建者都极度缺乏。
对此,白皮书预测将有一波针对 VR 产业的政策降临,目标是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加强重点产品品牌建设,提升行业的公共服务能力,与此同时,VR 行业标准化的政策法规也正在酝酿之中,将与国际行业标准接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就已发文明确,鉴于目前我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用户体验不佳,未来将建设一批相关平台以支撑内容拍摄、数据建模、触觉反馈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具备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的相关单位可以进行申报,将可以获得配套资金或政策支持,保障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所需费用。
“目前整个VR、AR行业,包括国外产品在内,都还存在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距离真正的大规模应用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蚁视科技CEO覃政坦言,“不过当前的用户体验,已经能够在游戏娱乐及教育等垂直领域得到应用,如何能够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实现产品的尽快商业化,并且产生商业价值,是摆在每一个VR企业面前最重要的问题。”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