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我国再度释放促投融资体制改革信号

仍存配套政策落地难等问题

出处: 作者:林子 网编:肖玮 2016-09-11

北京商报讯(记者肖玮 林子)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如何促进投融资改革,刺激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日前,国家发改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在PPP、民间投资、房地产等七大方面部署纵深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在近期接连释放促投融资改革信号,下一步,将有更多的配套政策落地、细化。

本次国家发改委打出的组合拳主要有七大落地方向,PPP和民间投资均是重点之一。国家发改委指出,我国要做好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模式推广工作。一方面,要建立健全PPP项目库,切实做好项目储备、动态管理、实施监测等,再拿出一批有现金流、有稳定回报预期、对民营企业有吸引力的项目,向社会集中推介。

另一方面,要推行项目联审,积极推行多评合一、统一评审的工作模式,提高审核效率。建立合理投资回报机制。此外,还要鼓励社会资本创新商业模式及体制机制,保障各类投资主体公平参与机会。

在谈到促进民间投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时,国家发改委则指出,未来,要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项目推介,积极与金融机构建立投融资合作对接机制,推广各地促进民间投资的典型经验,加强舆论引导,进一步指引投资热点,改善市场预期、提振投资信心。

事实上,我国近期已接连释放促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信号。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同月,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降低企业成本负担。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背景下,激发民营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尤为重要,为此,我国频发政策促进投融资改革,为企业扫清投资通道。但目前,民营企业仍面临投资条件不一、借贷困难和政策不稳定等一系列难题有待解决。

具体来说,目前我国仍有部分高盈利领域处于垄断状态,不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开放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在准入的领域中,民营企业在资源要素配置和政府管理服务等方面,也难以享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

在审批方面,民营企业则会遇见申请借贷时中间环节多、收费高等问题,一些银行不愿贷款、停止贷款的行为也时有发生。最后,就算政府不断下发文件促进改革,但民营企业无法确定政策是否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大多处于观望状态,在投资时也会畏首畏尾。

赖阳表示,要想解决投融资改革现在面临的困境,首先要明确民营企业和政府的投资范围,建立并落实清单,最大范围的扩大民营企业可以投资的领域,让企业家有投资的方向。其次,要进一步畅通融资渠道,可以考虑和银行签订相关协议,将为民营企业借贷纳入银行年度业绩考核,解决银行拒贷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现在权力下放和配套制度建设还不同步,许多政策国家下发后,没有落实到地方,在整个过程中,政府的监管和服务力度也不够”,赖阳指出,下一步,各地还要尽快出台配套政策,让改革能真正的落到实处,惠及民企。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