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北京孕产妇激增超过最大接诊量

多项新政“解围” 进京指标向产科人员倾斜

出处: 作者:记者 肖玮 网编:张兰 2016-09-07

北京商报讯(记者 肖玮)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后,虽然从长远看可释放“人口红利”,但短期来说却大幅增加了医疗机构的接诊压力。昨日,北京市卫计委表示,自去年12月起,每月孕妇建册人数均在3万人左右,而本市助产机构满负荷每月可接诊孕产妇2.5万人。由此可见,孕产妇数量已经超越最大接诊量。为弥补这一缺口,北京出台多项新政解困,其中明确提出进京指标将向产科人员倾斜。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1月以前,本市每月孕妇建册人数平均不超过2万人。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加上属相因素叠加,本市育龄妇女分娩需求显著增加。自去年12月起,每月建册人数在3万人左右。“本市助产机构满负荷每月可接诊孕产妇2.5万人,全年最大接诊孕产妇30万人。若完成月3万孕妇的分娩需求,则面临严峻挑战。”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解决上述问题,北京市拟通过三个渠道增加产科床位,预计多承载6万分娩量。具体措施包括:各公立助产机构将具有增床空间的特需病房统一调整为普通病房;进一步通过科室间病房调整增加产科床位;有关医疗机构通过合作租赁、购买等方式扩增服务资源。据悉,按照要求,所增床位于2016年9月底前调整到位,财政部门对调整关闭的特需病房和科室间调整增加的产科床位给予经费补贴。

但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硬件短缺好解决,但人才的不足则很难在短时间弥补。对此,市卫计委强调,本市将建立助产机构紧缺人才激励机制,在薪酬分配上将提升产科能力相关因素作为考核指标纳入绩效管理体系,并与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挂钩。医疗机构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结合绩效考核结果,要重点加大产科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倾斜力度。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将调整进京指标结构数量,“十三五”期间,各区每年上报指标计划,用于产科指标单列,且调整现有应届毕业生进京指标使用结构,将进京指标向产科人员倾斜。与此同时,市发展改革部门将产科医疗服务价格优先纳入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调整计划。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