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本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20峰会)落幕,担负更艰巨重任的“升级版”G20也开启了新的航程。在G20峰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会议通过了《20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进一步明确了20国集团合作的发展方向、目标、举措,就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形成了着眼长远、综合施策、开放创新、包容发展的‘杭州共识’。”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称,这次G20杭州峰会不仅关注短期的金融和经济问题,还关注更广阔层面的、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问题。由此不难看出,G20的角色正发生巨大转变,从着力解决短期问题向同时着重关注长期发展机制方向“转舵”。
放眼长远发展
提起本次G20峰会,常被人称道的重要成果就是达成了两个历史“第一次”,其中之一就是首次就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集体行动计划。潘基文强调,推动可持续发展“说易行难”,中国推动峰会在可持续发展议题上制订行动计划,这是历史性的贡献。
诞生初期的G20,很少聚焦在可持续发展这样中长期目标上。人民日报此前曾发布文章称,各界最初对G20的预期,主要集中在如何在全球层面管控金融危机,而它本身在成立初期也确实主要是在进行针对临时性危机问题的磋商。然而,随着近年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已经具备了在全球层面、区域层面和国家层面的落实机制,G20也到了必须直面这一重要议题的时期了。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海冰表示,G20成员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具有天然的义务和责任。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低收入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G20可以对联合国系统、捐助国、多边开发银行和其他国际发展合作机构的工作形成有效补充。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上,G20的引领性角色不容忽视。G20为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提供了有效的对话平台,在引领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建立方面具有优势。与联合国相比,规模较小但又包括系统重要性大国的G20更容易推动国际共识的达成。
解决共性问题
在擘画中长期发展蓝图的同时,G20各国也意识到大家正遭遇很多共性问题。因此,各界也期待本次峰会能够拿出富有针对性、实操性强的解决方案。
此前有不少欧美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作为钢铁煤炭两个行业产能都严重过剩的国家,已经影响了全球的经济增长。但事实上,产能过剩毋庸置疑是全球性问题,并成为了本次G20峰会讨论的焦点。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郑玉春表示,产能过剩是全球性问题,并非只是中国一家的事情。产能过不过剩是相对于需求而言的,从供给侧来看,因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很多产品都出现产能过剩。
此外,长期的贸易不振同样困扰着大多数G20国家。数据显示,近年来,贸易增速连续四年低于经济增速,世界贸易组织此前发布报告,将2016年全球贸易增速预期从3.9%下调至2.8%,且指出全球经济仍有下行风险,2016年全球贸易增速可能将连续第五年低于3%。
在中国社科院国际贸易研究室副研究员苏庆义看来,改善结构性因素将会起到促进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此前国际社会对G20峰会最期待的一项内容。
推进普惠政策
解决共性问题关键还要看普惠政策如何推进。习近平此前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中国将竭力促成二十国集团贸易和投资机制建设,制定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投资指导原则,巩固多边贸易体制,重申反对保护主义承诺。通过这些举措,各国将有望得到更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贸易和投资这两大引擎也有望被重振。
对于形成共识后的具体推进道路,苏庆义表示,首先各国需要进一步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降低货物贸易关税、推进多边层面贸易自由化是释放全球贸易潜力的重要途径;其次要构建包容和协调的全球价值链;最后是呼唤在多边层面建立国际投资治理框架,进而修复全球价值链。
而对于解决产能过剩等问题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就已经“剧透”,即G20明确了结构性改革的九大优先领域和48项指导原则,并制定了一套衡量结构性改革进展和成效的指标体系。“这在G20历史上是第一次,体现了标本兼治促增长的理念。”楼继伟表示,具体来说,结构性改革的优先领域包括,促进贸易和投资开放、推动劳动力市场改革、鼓励创新、改善营商环境、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和完善金融体系等方面。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相关新闻
发力降成本 数字普惠金融指引文件将落地
北京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 刘双霞)在昨日G20峰会上,普惠金融成为重要议题,据了解,中国和G20成员共同制定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并提交杭州峰会,由领导人审议。通过后各国可根据情况,在自愿的原则下制定国别计划,以实际行动落实普惠金融。
央行副行长易纲此前表示,《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是国际社会首次在普惠金融领域推出高级别的指引性文件,填补了重要空白,将成为普惠金融在国际顶层设计的关键一环。此外,央行还提交了升级后的《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和《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等关于普惠金融的重要文件。据悉,《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共有8项主要原则和66条行动建议。8项原则具体为,倡导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平衡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创新与风险;构建恰当的数字普惠金融法律监管框架;扩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基础设施;采取尽责的数字金融措施保护消费者;重视消费者数字技术知识和金融知识的普及;促进数字金融服务的客户身份识别;监测数字普惠金融进展。
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难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普惠金融提供巨大发展契机的同时,也面临着信用体系仍不完善、普惠金融受众的认识有待提高等多重挑战。
不得不提的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完善的监管与之配套。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