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新华社文章指出,尽管针对一些热点城市地王频出、房价“高烧不退”的现象,多地多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降温政策,直指房地产企业融资、拿地以及个人住房信贷。但是新政策对龙头房企影响力有限,房企拿钱手段越来越多。
在货币流动性较为充裕的情况下,各类变通做法在不断增加。银行理财产品是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渠道。甚至还出现一些资金方式“创新”,现在一线城市拿地,基本只需准备10%的土地款,剩下的资金可以以夹层融资的方式获取;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多个机构,专门为开发商提供拍地保证金甚至首付金。
只有对上述这些“创新”、“变通”渠道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才能真正影响到房地产商的资金链,新政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进而挤出土地市场的局部泡沫。
作为传统的楼市淡季,上海7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131.4万平方米,环比上涨5.3%;成交均价为37319元/平方米,再创历史新高。 北京也毫不逊色,中原地产数据显示,剔除保障房,7月北京商品房住宅合计签约4933套,环比上升5%,签约均价为37566元/平方米,环比上涨9.3%,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伴随着高房价和地王频现,个人房贷增量也在不断创新高。海通证券姜超却表示,中国房贷高增长不可持续,急速增长的房贷正在超越居民的偿付能力,边际杠杆已近极限,地产泡沫值得警惕。
北京商报综合报道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