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中航工业夺食万亿通航市场

出处: 作者:肖玮 网编:朱先锋 2016-08-09

北京商报讯(记者 肖玮)几个月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我国通航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一时间市场蠢蠢欲动。昨日,国内航空制造业“老大”中航工业详解披露其通航大规划,首次明确提出在通航产品研发和制造阶段都要引进社会资本。中航工业还一口气抛出了包括私人飞行、租赁等16项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业内分析师指出,中航工业加码通航业务将对这一行业形成强刺激,长期外热内冷的通航可能真的要迎来井喷时代,但另一方面,空域开放较为缓慢、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仍不容忽视。

据中航工业副总经济师李平透露,根据公司下发的“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决定”,将启动多渠道筹措资金计划,“中航工业将开放通飞公司资本结构,实施增资扩股,公开面向社会募集资金”。在产品发展方面,该公司将尽快实现AG300、SF50轻型公务机、AC352直升机等在研产品适航取证、获取订单,引入社会资本开展生产线建设,同时AG100教练机、双发涡桨公务机、AC322直升机等新研产品,鼓励引进社会资本组建项目公司,广泛开展技术合作。

数据显示,美国通用机场约2万个,各类通用飞机超过20万架,通用航空产业一年的产值超过1500亿美元。相比来看,我国通航产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通用机场仅300多个,通用航空企业300家,在册通用航空器仅2000架,不足全球通用飞机数量的1%。

有业内分析师称,事实上,中航工业的另一个身份是军工企业,而军工领域一直被外界质疑为封闭垄断,故中航工业此次大规模引入社会资本,在军工企业中也较为罕见,同时也彰显出这家公司对通航的野心。

不过,中航工业相关负责人也坦言,目前通航产业还面临空域开放较缓慢、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难题,此次公司引入社会资本的决定也是希望起到引领作用,将市场蛋糕做大。但一位不愿具名的通航企业高管则称,去年经济整体不景气,对不少通航企业的经营带来压力,且通航至今没有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中航工业倚仗央企的财大气粗,可能能够用大手笔的资金投入,撑过行业培育、迷茫期,但中小民资要进入则需要谨慎,避免盲目跟风进入,最后得不偿失。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