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演艺频道

逐梦——王瑞琳个展亮相鸿坤美术馆

网编:徐磊 2016-05-11

主办:鸿坤美术馆

展期:2016年5月15日至2016年6月26日(周一闭馆)

开幕:2016年5月15日(周日)15:0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42号院

艺术家:王瑞琳

策划:田恺

展览负责:赵梦远

展览协助:李天白 崔振

 

自古以来,似乎中国人并不擅长做雕塑,长于线条等平面造型,即使是雕塑艺术高峰的唐代,佛教造像的美感也多来自于五官谨慎微妙的塑造,和躯体上的衣褶纹理的线条化表现,极少见到空间感和动态极强的作品。西方人很不一样,西方艺术从古希腊起就尤其长于雕塑,众神的动态表现,雕塑的空间表现让人惊叹。关于这个问题,有理论前辈解释,中国自古是农耕文明,对作物的观察无外乎线条。西方文明起于狩猎,对目标动物的身形体量特别敏感。这似乎有一定道理,其实这种讨论无关审美高下,仅仅是雕塑语言运用上的差异。今天我们来看王瑞琳的雕塑,会感到其强烈的个人特色。有纯熟的雕塑手法,有东方审美,也传递了自己的世界观。

王瑞琳的作品多以动物为主,这会让人误以为他是个“动物雕塑家”。其实,他的很多动物形象并不完全来自自然世界,马会拱起背像猫,鳄鱼翘尾像弯月,牦牛的身上布满陆地和海洋,鲸鱼背上驮着湖泊和山峦。王瑞琳通过动物的形态说明自然万物是相互融合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类似太极之道。具体确定的立体形象表达了暧昧而多重的意象。我们可以从中读出物种保护、环境问题、世界大同等等。而所有这些动物形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双拟人化的眼睛,这些无辜的眼神也是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投射:充满敬畏。

意象以外,是卓越的形式美感。所有这些雕塑都极具张力和感染力。好雕塑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作品周围形成强大的气场。雕塑本身与周围空间在视觉上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形体饱满时,挤压周围空间,比如博特罗(Fernando Botero),形体枯槁时,被周围空间挤压,比如贾科梅蒂(AlbertoGiacometti),也有用抽象的形体切割空间大开大合者,比如布朗库西(ConstantinBrancusi)。中国近来出现的一些年轻雕塑家,如王瑞琳一样,观念更自由,也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审美和哲学智慧。他们对雕塑语言的运用纯熟,也深谙空间关系,表达方式简单直接,也有感人的细节,结合着色处理,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发人深省,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

逐梦——王瑞琳个展

王瑞琳作品

逐梦——王瑞琳个展

逐梦——王瑞琳个展

逐梦——王瑞琳个展

逐梦——王瑞琳个展

逐梦——王瑞琳个展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