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王安顺:城市治理用好三种手段

出处: 作者:记者 蒋梦惟 网编:郭丹丹 2016-01-25

res02_attpic_brief

  昨日 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参加政协北京市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市领导与港澳委员、港澳台侨工作顾问座谈会”时表示,对于城市的治理应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

在昨日政协北京市十二届四次会议召开的“市领导与港澳委员、港澳台侨工作顾问座谈会”上,北京市市长王安顺明确表示,北京的城市管理没有跟上经济社会和城市快速发展的步伐,出现了明显的短板,为治理北京目前的大城市病,王安顺表示,城市治理应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但同时也要用好行政手段,强化信息手段。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地方政府在做城市管理时,总会依赖各类行政手段,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概念愈发深入人心,各地政府都在转变管理模式。

“治理城市有时候经济手段比行政手段更好用,对于群众来说,经济手段更容易被接受,效果也是可持续的,会长期显现,而行政手段属于运动型的整治政策,产生的效果大多只有一阵子,过了这阵子问题仍会回潮。”王安顺表示。

有专家为记者举例称,比如目前北京正在采取的排污收费制度就是本市用经济手段治理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此前,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4年起,北京在全国率先大幅提高二氧化硫等四项主要污染物收费标准,调整后的标准为原标准的14-15倍左右。此后,北京相继开征了扬尘、VOC的排污费,令不少企业为之震惊。

业内表示,此前多年,收费标准相对较低,排污要求也不算严格的排污费制度根本不足以让排污企业减排,有的企业甚至将每年缴纳的这部分费用计入了生产成本之中。随着收费标准的提高、收费种类的增加,大量企业开始正视这项开支了,通过计算减排成本与缴费成本后,不少经营者都选择了采取更清洁环保的工艺生产产品。

为了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王安顺表示,未来北京还将研究制定差别化停车收费、拥堵费等措施,而这些也属于能够引导市民绿色出行的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更广泛地被应用在北京的城市管理之中,并不意味着行政手段就要完全抽身。王安顺强调,北京要用多种手段加强城市管理,除了经济手段之外,也要用好行政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仍然是治理城市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王安顺表示。

从去年底起,北京多次启动的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令不少市民至今仍记忆犹新。在部分市政协委员看来,这就属于北京改善重污染情况必备的行政手段之一,尤其是处于红色预警条件下,大量企业、工地采取的停限产、停限工措施,虽然这些手段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利益,但由于在那种天气情况下,不采取一些相对严厉的措施,是很难尽快改善空气质量的。

不过,王安顺也提醒,使用行政手段一定要确保权力于法有据、确保行政措施合法合规,把专家论证作为必经程序落实到明处和实处。

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大多数人并不陌生,而在“互联网+”逐渐成为社会热词后,建议北京在治理城市过程中更充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相对还是一个新鲜的提法。

王安顺表示,今后北京将强化信息手段治理城市。他还强调,北京有能力做一个智慧城市。“信息化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上述专家表示。王安顺直言,目前北京有将近几十万人在管理停车收费,但其实很多停车位都不规范。在与王安顺座谈后,就有委员对此建议,北京的停车收费等都可以通过更信息化的手段实现,让收费流程更加规范。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文 张笑嫣/摄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