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粮食局紧急严查“转圈粮” 专家呼吁停止粮食收储

出处: 作者:王晔君 网编: 2015-04-22

北京商报讯(记者 王晔君)国家粮食局昨日发布紧急通知要求,严厉查处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和销售出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买陈顶新”、“先收后转”、“低收高转”等各种“转圈粮”问题,违法违规的企业将被取消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资格。业内认为,“转圈粮”等问题主要受目前收储制度影响,我国应该停止粮食收储,通过粮食目标价格保障农民收益,只保留部分战略储备即可。

近年来,中国为保护农民种粮售粮积极性,一直实行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惠农政策,并严禁收储企业购买陈粮冒充新粮或就地划转本库存粮作为最低收购价或临储粮,套取国家补贴。4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焦点访谈》栏目先后报道了辽宁、吉林两省有的粮库在政策性粮食收储和销售过程中以陈粮顶新粮,恶意套取差价补贴,严重损害国家、种粮农民利益等问题。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马文峰表示,粮食收储是粮食短缺时代采取的措施,通过国家来对粮食资源进行配置,而现在粮食短缺时代已经结束,国家再对资源配置,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腐败、倒卖粮食、陈粮冒充新粮等问题。“企业手里储备着大量的粮食,倒卖粮食、陈粮冒充新粮对于企业和个人都有巨大的诱惑力,很难保证不出问题。”

我国最低价格收购和临时收储制度始于2004年,其目的是由国家指定企业进行低价收购,维护市场价格。但近年来该政策使得包括大豆、棉花、白糖在内的不少农产品国内外价差日益增大。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农产品是最基本的消费产品,其价格严重倒挂将产生很多不利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推高物价,由于国内农产品价格远高于国外,将导致民众生活消费成本上升,而这种成本上升将有明显的传导性,进而传导至各行各业,使通胀水平越来越高,严重削弱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对经济长期增长也产生不利影响。

在马文峰看来,如果不改变目前的收储政策,粮食腐败、陈粮冒充新粮问题肯定还会出现。粮食收储主要是保护农民收益,我国应该停止粮食收储,通过粮食目标价格保障农民收益,只保留部分战略储备即可。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