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作为社会阶梯的高考

作者:韩哲 2014-06-04

高考,一个属于中国的大日子。

在1978年,安徽凤阳的田间,插队知青李克强在锄地时得到了高考录取通知消息,他被北大法律系录取。35年后的2013年,李克强履新国务院总理,在自己的首次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分享了自己的高考经历。

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无数人通过这样的社会阶梯实现了中国梦。什么是中国梦?即所有人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土豪和富二代想要人生出彩并不难,无所谓梦不梦。只有草根阶层,或者自诩的屌丝阶层,能够通过个人奋斗,从底层跻身中上层,赢得一份体面的生活,才是中国梦的最好诠释。

高考的重要性正在于此。一方面,高考的“独木桥”重要性降低,经商成为另一条自我实现的阶梯。这是我们所乐见的,阶梯的多样化,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另一方面,高考重要性的降低,不是因为选择变多了,而是在很多人看来,上大学并没有带来什么显著的改变,高考的社会阶梯功能“失灵”了。这些年,明目张胆的“世袭制”和掖着藏着的“萝卜招聘”、利益阶层的固化、权力阶层的设障,以及城乡二元体制下愈加分化的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保等福利,正在影响着社会的流动性。

高考的艰辛、上大学的高学费,以及毕业之后找工作的艰难,对低收入家庭,对农村子弟而言,都是越来越不经济的选择。上大学既是为了求知,也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投入产出比。如果是高投入和低产出,高考和上大学就是一笔赔本的买卖。一个家庭,对子女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肯定是希望孩子将来出人头地,也就是一条向上的收益率。如果这条收益率平平,甚至导致家庭入不敷出和负债累累,不能显著改变家庭命运,那么高考也就不再吸引人,上大学也就成为负担。同时,对于社会而言,流动性变差,最糟的情况是板结化,停止流动,这在历朝历代,在世界各国,都是大忌。

行文至此,就不能不提“拉美陷阱”,也就是现在言必称的“中等收入陷阱”。拉美陷阱有很多成因,也有很多特征,但是有一条至关重要,那就是社会流动性不再,资本与权力勾连在一起,政界精英、商业精英和知识精英将彼此的利益固化,堵住了下层人民向上的道路。屈指可数的人通过足球改变了命运,更多的人则在贫民窟里倒向黑帮,通过黑帮改变命运,亦或是被命运改变。

中国远远不是拉美,但不妨碍我们居安思危,提防拉美陷阱的出现。社会一定要流动起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中国梦正是建立在流动性上,越多底层的人们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了自我价值,中国梦就越是自我强化为一个民族的软实力。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高考仍然肩扛着社会阶梯的重任,但我们希望阶梯更多,路障更少,有条条大路可以通罗马。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